一封信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有一所匈中雙語學校,走進學校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張珍貴合影。
這還要從15年前說起,2009年10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對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期間,專程來到匈中雙語學??疾?,向學校贈送教材和教學設備,并與學校師生合影。
匈中雙語學校校長埃爾代伊回憶說,當時天氣降溫,習主席怕孩子們著涼,還特意囑咐他們趕緊回到室內。他一直對孩子們面露微笑,親切地與他們聊詩句和兒歌。
匈中雙語學校是中東歐地區(qū)第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國語言教學的公立全日制學校。

△匈中雙語學校學生展示具有冬奧元素的填圖畫 。
十多年后,一次跨越山海的書信往來,再次讓這所學校備受關注。
2023年春節(jié)前夕,匈中雙語學校學生胡靈月、宋智孝代表全校學生致信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教授,按照中國風俗拜年,講述在校學習中文12年的感受,表達將來到中國上大學、為匈中友好作貢獻的愿望。
不久后,她們就收到了習主席的復信。在信中,習近平主席回憶起2009年在匈中雙語學校同師生們交流的情景,“得知你們長期堅持學習中文,立志為中匈友好作貢獻,我為你們點贊。”習主席歡迎學生們高中畢業(yè)后到中國讀大學,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歡上中文、學習中文,有機會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當今中國和中國的歷史文化,努力做傳承發(fā)展中匈友好事業(yè)的使者。
如今,胡靈月和宋智孝已來到北京,成為首都師范大學的學生。她們的大學生活,每天都有“跨文化的體驗”,比如中國吃米飯多,而匈牙利吃土豆、面包多;匈牙利習慣用刀叉,這里用筷子;兩國也有一道搭配相似的家常菜“土豆燉牛肉”……
胡靈月和宋智孝就讀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她們的夢想是學成后當老師,“給匈牙利學生們講中國的故事和文化”。
中文教育、人文交流已經成為中匈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10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
習近平主席指出,匈牙利是最早承認并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兩國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近年來,中匈關系始終保持高水平發(fā)展。中方愿同匈方繼續(xù)做彼此信賴、合作共贏的好朋友、好伙伴。

△2023年10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
今年3月14日起,中國對包括匈牙利在內的6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匈方迅速回應,對中國實施簽證便利化安排。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表示,已經與中國的航空公司達成進一步的協議,與布達佩斯實現直飛的中國城市將增加到7個:北京、上海、重慶、寧波、西安、廣州和深圳。
今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促進中匈兩國人民交流了解,有利于拓展合作空間,推動共同發(fā)展。
習近平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訪既面向三國,也面向整個歐洲。此次訪問是近5年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歐洲,對推動中國同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以及中歐關系整體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為世界和平發(fā)展注入新動能。
監(jiān)制丨李浙
主編丨王興棟
撰稿丨戰(zhàn)星岑
校對丨高少卓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