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西班牙《20分鐘》日報網(wǎng)站6月25日報道,美國銀行預計,由于各國央行對貴金屬的需求旺盛等多種因素共同發(fā)揮作用,金價有可能在未來12個月到18個月內(nèi)升至每盎司3000美元。
美國銀行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實現(xiàn)這一看漲預期所需的催化劑包括,投資需求復蘇、美聯(lián)儲降息以及各國央行買入、資本流入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以及倫敦黃金市場的交易量增加。
根據(jù)歐洲新聞社查閱的市場數(shù)據(jù),本周一每盎司黃金的交易價格超過了2300美元,今年迄今已累計上漲13%。5月20日,金價曾達到每盎司2450美元的歷史新高。
上述報告謹慎地指出,央行持續(xù)購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央行推動削減美元在外匯投資組合中的份額很可能導致黃金購買量上升。
隨著地緣政治危機的接連發(fā)生和國際秩序的日益分化,這種被稱為“去美元化”的現(xiàn)象也在加速。
美國銀行的報告指出,世界黃金協(xié)會的最新調查證實,各國貨幣當局正在尋求增加黃金購買量。
增加黃金購買量的理由是,黃金具有長期價值和抵御通脹的作用,能在危機時期帶來回報,可促進投資組合多樣化,且無風險。
總之,盡管各國央行持有黃金的動機可能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美元在投資組合中的份額一直在下降。
美國銀行大宗商品策略師邁克爾·威德默指出,各國央行在外匯投資組合中減持美元有多種原因,包括儲備貨幣和各國實際交易貨幣的重組。
這位專家還說:“最近,人們對美元在全球經(jīng)濟中的主導地位和美元的健康狀況也存在一些擔憂。”
威德默認為,分析師的觀點是,美國國債崩潰是一種日益增長的尾部風險,“美國債券市場離倒閉只差一次沖擊”。
上述報告指出,這將刺激各國央行購買更多黃金,并表示這將激發(fā)私人投資者的興趣。
另一方面,美國銀行還進一步解釋說,這一預測是基于一系列因素做出的,這些因素包括礦山年產(chǎn)量、黃金回收和珠寶需求等。
美國銀行指出,今年一季度黃金的非商業(yè)性購買量增加約3%,這足以證明黃金均價為每盎司2200美元是合理的。因此,如果購買量繼續(xù)增長,每盎司黃金的價格可能會上漲至3000美元。
(來源:參考消息網(wǎng) 編譯/王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