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網站12月18日刊登題為《中東土豪為何頻繁投資中國?》的報道,內容如下:
中國新能源汽車公司蔚來本月再次獲得中東主權基金投資。
蔚來汽車18日公告,阿聯(lián)酋主權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旗下的CYVN控股公司將投入22億美元,以每股7.5美元的購買價認購蔚來2.94億普通股。
這是繼6月CYVN控股公司對蔚來投資11億美元后,再次下注蔚來。
而在12月10日,卡塔爾投資局宣布以2億美元認購企業(yè)管理軟件和云服務提供商金蝶國際軟件4.26%的股份。
目前歐美基金對中國市場投資意愿下降,中東主權基金卻反其道而行之,多次出手布局中國資產。
據(jù)統(tǒng)計全球主權基金投資的平臺Global SWF的數(shù)據(jù),海灣地區(qū)基金對華并購和投資價值今年已攀升至23億美元,而去年僅約1億美元。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當前中東主權基金只有1%至2%的投資在亞洲,主要是中國,這個比例有很大的增加潛力。他預測,到2030年,中東主權基金投資資本將增長至10萬億美元,其中會有10%至20%投入到中國資產中,“這是非常龐大的”。
阿聯(lián)酋另一主權基金穆巴達拉投資公司9月宣布在北京設立辦公室;沙特公共投資基金也在本月初宣布,將在中國開設辦事處。此外,科威特投資局、卡塔爾投資局也在中國市場格外活躍。
這些在中東管理規(guī)模相當大的主權基金,不僅在中國設立辦公室直接投資中企,也和中國公司設立合資公司,或成為出資人,投資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押注中國的科技公司。
從投資行業(yè)來看,中東主權基金更關注中國的新能源、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和新消費,其中新能源產業(yè)鏈是中東基金的投資重點。
此外,中東資金的身影也出現(xiàn)在先進制造、消費等領域。
需要擴大投資的中東基金和需要國際資本支持的中國資產,是雙向奔赴的關系。
除了看好中國企業(yè)的潛力外,中東國家還希望通過對中國的先進制造業(yè)、人工智能和必選消費布局,幫助本國改變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單一經濟結構,向新能源、智慧城市升級轉型。
這也是為什么中東基金在出資的同時,往往要求中企落地。
而對中國的創(chuàng)業(yè)者、企業(yè)、投資機構而言,中東資本是歐美收縮對華投資之際新的國際資金來源。
在經濟互動頻密之際,中國也正努力爭取擴大在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和外交影響力。越來越明顯的一個趨勢是,中國和中東國家的政治熱度,正在轉化成經濟推動力,促進資本在雙方之間流動。
在江蘇省太倉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一批新能源汽車即將通過專用框架運輸方式出口(無人機全景照片,2023年7月11日攝)。(新華社發(fā))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