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網(wǎng)站11月13日發(fā)表題為《戴維·卡梅倫被任命為外交大臣對英國意味著什么》的文章,作者是奧利弗·賴特,文章編譯如下:
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被任命為外交大臣,這一復出既引人注目又頗具爭議。
從積極的一面看,考慮到當下的中東危機,外交大臣的職位從未如此重要,而蘇納克為這個職位找來了一位重量級政治人物。
這一任命將受到英國國際伙伴的歡迎,而卡梅倫無疑是一個可靠的幫手,在首相需要在大選前集中精力處理國內(nèi)優(yōu)先事項的時候,他可以分擔外交政策方面的一些重擔。
對蘇納克來說,任命卡梅倫出任英國外交大臣也會帶來一些政治優(yōu)勢。最明顯的一點是,這將在此次政府改組的報道中占據(jù)主導地位,進而避免媒體聚焦蘇拉·布雷弗曼被解職而引發(fā)的爭論。
一段時間以來,唐寧街一直表示,他們希望這次政府改組能夠“打動”民眾,并證明蘇納克是一位與眾不同的首相。他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11月13日,在英國倫敦,新任外交大臣戴維·卡梅倫(左)走出唐寧街10號首相府。(路透社)
然而,負面因素也同樣多。
近年來卡梅倫卷入了一些游說爭議,現(xiàn)在這些爭議將變得更加突出。此外,還有人對英國承諾將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0.7%用于對外援助提出質(zhì)疑——卡梅倫在任期間曾大力支持這一對外援助承諾,并批評蘇納克放棄了該承諾。
還有高鐵2號線(HS2)工程的問題。就在一個月前,卡梅倫對蘇納克削減該項目發(fā)起了攻擊,稱這將“助長一些人的觀點,他們認為我國再也無法進行長遠考慮或行動,認為我們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最后還有國內(nèi)政治方面的弊端,毫無疑問損失將超過收益。如果蘇納克想在下屆大選中以變革派候選人自居,那他讓2016年發(fā)起失敗的脫歐公投、從而令保守黨在過去七年患上“心病”的卡梅倫回歸政壇,又如何自圓其說?
在2015年大選前夕,卡梅倫在推特上發(fā)文稱,英國正面臨“一個簡單且不可回避的選擇——與我一起保持穩(wěn)定和強有力的政府,或者與埃德·米利班德(及工黨)一起陷入混亂”。
預計在明年大選前,工黨將一再重復類似的話。(編譯/楊雪蕾)
(來源:參考消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