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其網站介紹,該組織號稱在一群學生領導下,旨在合作、溝通和發(fā)動反對不公正的運動。組織的幾個負責人,自稱都是十七八歲的年紀。
其中,名叫Noa Levy的女二當家,自稱14歲就開始工作,16歲當上了私人科學導師,17歲時變成了一家設計公司的設計師。
而組織男一號吉布森,自稱從2018 年到2020年一路由銀行干到律師事務所,再到專門從事反華活動的NGO比如Stop Uyghur Genocide,人生閱歷可謂極其豐富。

02
比這些孩子們的簡歷更拙劣的是他們背后的西方輿論機器,例如BBC。在“BursttheBubble UK”重點推介的迪麗娜扎故事頁面的醒目位置就掛著BBC為其制作的節(jié)目鏈接。節(jié)目主持人還和迪麗娜扎親切合影。在推特上,BBC的主持人也和這個組織互動頻頻。

那么,最愛自我標榜以“客觀公正做新聞獲得全世界廣泛贊譽”的BBC知不知道網友對迪麗娜扎身份的疑問呢?
如果知道,那么BBC在這個新的謊言劇本中究竟只是攝像師,還是根本就是編劇呢?如果他們不知道,那么這么嚴肅的話題,連采訪對象究竟是什么情況都不了解一下么?
事實上,BBC用編造出來的“維吾爾人”制造涉疆謊言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今年2月,BBC刊登報道,稱“中國新疆‘再教育營’中的婦女遭到系統(tǒng)性強奸和酷刑”,接著一些西方媒體迅速跟進炒。
BBC這篇報道的采訪對象是幾名自稱曾在新疆職業(yè)技能教育培訓中心目睹“性侵”的女性以及一名“警衛(wèi)”。其中一名“主人公”吐爾遜娜依繪聲繪色地講述她“目睹”和“親身經歷”的“毆打”“性侵”“電擊”等細節(jié)。

截自BBC2021年2月3日涉疆采訪
吐爾遜娜依自稱曾跟丈夫一起在哈薩克斯坦生活,后來她返回新疆時被沒收護照,2018 年進入教培中心,當年年底結業(yè)。此后護照被退還的吐爾遜娜依前往哈薩克斯坦,然后在反華組織“維吾爾人權項目”支持下逃往美國,目前正在申請留在美國。
然而,就是這個吐爾遜娜依,在去年2月接受美國媒體BuzzFeed 采訪時,明確說:“我沒有受到毆打和虐待。”
在 BuzzFeed 的報道中,吐爾遜娜依稱在教培中心,“警察告訴婦女們摘下項鏈和耳環(huán)”;BBC 的報道里,她則聲稱自己 “耳環(huán)被扯下,導致流血”。“
阿拉巴馬之月”網站的文章還提到,吐爾遜娜依在此前的多次采訪中都沒有提到自己“被 強奸”,“維吾爾人權項目”在其到達美國后的報告中也未提到。也許是出于心虛,BBC在有關報道 中稱“不可能完全核實吐爾遜娜依提供的信息”,并將此歸咎于“中國對該國境內記者的嚴格限制”。
BBC另一個采訪對象沙依拉古麗·沙吾提巴依聲稱自己在營地中曾見過酷刑和暴力,但在先前的采訪中,她駁斥了這種說法。在較早的采訪中,她堅持認為自己根本沒有看到任何暴力行為。她現在聲稱營地中的被拘留者被迫吃豬肉,但她早些時候稱營地中沒有肉。“阿拉巴馬之月”網站的文章還稱,沙依拉古麗的身份不斷在“教師”和“被拘禁者”之間變化。

根據《環(huán)球時報》記者之前披露的信息,沙依拉古麗·沙吾提巴依實際上是哈薩克族,2016年4月任伊犁州昭蘇縣察汗烏松鄉(xiāng)中心幼兒園園長,2018年3月因工作不稱職、侵害教師利益騙取績效獎金等問題,被當地教育部門免職,調任伊犁州昭蘇縣察汗烏松鄉(xiāng)小學教師。
沙依拉古麗·沙吾提巴依涉嫌詐騙罪,迄今仍有24.9萬元人民幣未追回。她從未在任何職業(yè)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工作過,非法出境前從未被拘押。
BBC記者沙磊和馬修·希爾捏造了大量的假新聞。
比如, 2020 年 11 月,幾名記者跑到庫車石榴籽服飾有限公司外試圖偷拍,沙磊大肆渲染自己“多次被警察、當地宣傳官員等阻止拍攝,并不斷被大批不明身份的人駕駛的車輛尾隨”。沙磊及其團隊還發(fā)布在石榴籽公司外與多人發(fā)生爭吵的片段,一名中年人用手阻擋鏡頭被說成是“盡管BBC團隊只是在工廠外的公共道路上拍攝,還是多次遭到不同身份的官員阻攔”。

然而事實上,BBC說的“官員”只是石榴籽公司后勤安保部部長,他當時不允許沙磊一行的鏡頭直接對著自己,因而發(fā)生爭執(zhí)。其中一名記者曾在道歉后承諾其形象不會出現在任何公共平臺上,結果報道發(fā)出后,安保部部長用手擋鏡頭的畫面卻被描述成“當地官員阻擋采訪” 。
而這些記者和“演員”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世維會倫敦分會的影子。
說回到“BursttheBubble UK”,其組織頭目吉布森曾經供職的Stop Uyghur Genocide組織的網站中,我們也找到了 “世維會”,盡管該組織聲稱“獨立”,但獨立與否,旁觀者清。(執(zhí)筆/李小飛刀、渣渣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