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因為選舉人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賦予了沿海人口眾多的傳統“藍州”和廣大鄉(xiāng)村人口稀少的“紅州”差距相近的代表性。
比如,4000萬人口的加州和500萬人口的懷俄明州竟然都有兩個參議員席位,以及由之換算而成的兩張選舉人票。
美國全部“選舉人票”共538張,是參議員(100名)、眾議員(435名)、華盛頓特區(qū)代表(3名)的總數。參議員按州分配,50州每州2名;眾議員按人口產生,約50多萬人選出一名。例如紐約州約有1600多萬人口,就有31名眾議員,再加上2名參議員,總共有33張選舉人票。
除緬因州、內布拉斯加州外,任何一個總統候選人如果贏得了這個州的多數人投票,即贏得了這個州的所有選舉人票,被稱為“贏者通吃”。 按照選舉人團制度,候選人在各州贏得的選舉人票累計超過538票的一半(270張),就當選總統。
拜登面臨的另外一個挑戰(zhàn)是美國國內的撕裂。

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1月11日發(fā)布的全美民意調查顯示,示威者暴力沖擊國會大廈之后,仍然有73%的共和黨人認為2020年大選中存在“大規(guī)模舞弊”,93%的民主黨人認為根本沒這回事。此外,81%的共和黨人認為參議院不應該對特朗普定罪,87%的民主黨人則認為他應該被定罪。撕裂程度可見一斑。

△ 圖表來源: 昆尼皮亞克大學民意調查報告

△ 圖表來源: 昆尼皮亞克大學民意調查報告
參議院共和黨領導人麥康奈爾對是否會為特朗普定罪的態(tài)度也一直處于曖昧狀態(tài)。為什么?
因為共和黨大佬們也在觀望,在掂量國會暴力背后的極右思潮會不會繼續(xù)發(fā)酵,在掂量那些參與和支持暴亂的白人至上者主義、反全球化的白人藍領工人、支持憲法第二修正案的擁槍派,這些人在美國國內尤其是共和黨內還有多大市場?共和黨的捐款人和金主又是什么態(tài)度?
說到分裂,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新媒體平臺。現在,更多人通過社交媒體和個性化的新聞推送獲取信息,長此以往,左右各派只能獲得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和已經相信的觀點。各派的觀點不僅在分化,而且在極化。

當然,軍工復合體、主流媒體和選舉政治都是制約拜登施政的因素。大家關心的拜登外交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都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很大程度上,外交也是內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