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KAWOOD”工作室,鮑勃在打磨鐵架子。
穆罕默德·哈菲茲·喬哈里曾是馬來西亞一家報社的攝影師。2019年10月,報社關(guān)閉,他失業(yè)了。為了維持生計養(yǎng)家糊口,他做過騎手送餐,也做過私人的送貨員。而隨著2020年3月馬來西亞因為新冠疫情而采取行動限制令,他只能被迫在家,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五月的某一天,他的妻子讓他做一個花盆架放花。一直以來做木工是他的愛好,很快他便做好了花架,拍照放到了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因為花架造型別致、功能實用,受到很多人喜歡,當天便收到了許多朋友的留言想要購買。哈菲茲察覺到,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商機。于是他找來之前同為攝影師、現(xiàn)在也都失業(yè)了的努爾·阿茲林·穆赫德·努爾(鮑勃)和 阿卜杜勒·拉扎克·阿卜杜勒·拉提夫,并租了一個小房間,共同成立了KAWOOD工作室。
KA來自馬來語單詞kawan,kawan的意思是朋友。在這間“朋友木工坊”里,哈菲茲和鮑勃之前有木工的基礎(chǔ),所以他倆主要負責產(chǎn)品的開發(fā)和生產(chǎn)。而拉扎克則擅長社交媒體運營,負責工坊的營銷工作。通過精心打磨每一件產(chǎn)品、到細致運營社交媒體,他們的手工生產(chǎn)線也從最初的木制花架延展到客戶定制產(chǎn)品。隨著工坊的生意越來越好,哈菲茲也希望來年可以租更大的場地、雇更多的工人生產(chǎn)。
“失業(yè)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這三位原本失去工作的攝影師,不光擺脫了失業(yè)的低潮、度過了疫情的困難時期,也找到了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