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左)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準備出席歐盟峰會。新華社發(fā)(歐盟供圖)
面對英國“脫歐”、美國“退群”、內(nèi)部分歧嚴重的多重挑戰(zhàn),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在區(qū)域一體化道路上躑躅前進的歐洲迎來考驗其向心力和治理能力的壓力測試。
誰來替默克爾“穩(wěn)”住歐洲
幾天前,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一則視頻在社交媒體熱傳。
她在苦口婆心勸說德國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死亡病例正在激增,圣誕假期內(nèi)請自覺遵守防疫規(guī)范,減少聚集、保持距離,“不要讓它成為和祖父母度過的最后一個圣誕節(jié)!”

自2005年首次當選總理以來,默克爾以理性、冷靜作風立足政壇,視頻中卻見她情緒激動,一度含淚哽咽。
德國被視為歐洲國家“抗疫典范”。
雖然聯(lián)邦制下各地隔離措施不盡統(tǒng)一,但從政府到民間總體對配合防疫頗具共識,這使德國在第一波疫情中得以較快“拉平曲線”。除了醫(yī)療資源發(fā)達等優(yōu)勢,默克爾政府堅持科學應對疫情,對有效防控疫情起到重要作用。

12月1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抵達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準備出席歐盟冬季峰會。新華社發(fā)(歐盟供圖)
美國《政治報》網(wǎng)站給2020年歐洲領導人影響力“打分”時,把默克爾排在“綜合第一名”,認為在美國“退出”后,她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西方國家的領袖。
在權衡所謂“利益與價值觀”時,默克爾更多體現(xiàn)了務實和理性一面。默克爾一再提醒:美國已經(jīng)靠不住,歐洲必須學會自力更生。她頂住美國壓力,繼續(xù)推進與俄羅斯“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歐盟醞釀出臺7500億歐元抗疫救助基金,默克爾的支持也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2021年10月,默克爾將在總理任期屆滿后退隱。
后疫情時代,誰來替默克爾“穩(wěn)”住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