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長扎里夫日前致信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投訴美國威脅攔截伊朗油輪的“霸凌舉動”和“炮艦外交”。
分析人士指出,一段時期以來,伊朗與美國圍繞伊朗油輪駛往委內(nèi)瑞拉、武器禁運、“換囚”等問題爭斗不斷,雙方角力料將持續(xù)。夾在其間的伊拉克“苦不堪言”,如何處理好與這兩國的關(guān)系,是伊拉克新政府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zhàn)。
伊朗:軟硬兼施
湯森路透公司追蹤海運信息的軟件顯示,一艘懸掛伊朗國旗的油輪今年3月在伊朗南部阿巴斯港裝船后,穿越紅海,本月13日通過蘇伊士運河,向委內(nèi)瑞拉駛?cè)?。一名不具姓名的美國政府高?5日告訴媒體,美方正考慮對此采取措施。
伊朗方面連續(xù)做出強硬表態(tài)。扎里夫17日表示,面對美方“霸凌政策”和“非法行徑”,伊朗保留采取“恰當、必要和果斷行動”的權(quán)利,以維護自身合法利益。伊朗政府發(fā)言人拉比埃18日也說,伊朗將采取適當行動,保護航行自由,并會毫不猶豫地在全球市場上出售石油。
此外,新冠疫情下,扎里夫等伊朗高官多次喊話,指責美國制裁削弱了伊朗抗擊新冠疫情的努力,并呼吁各國加入無視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全球性運動。
而與此同時,在“換囚”這一雙方罕見的合作問題上,伊朗政府發(fā)言人拉比埃10日說,“我們已經(jīng)準備好和美國交換囚犯,我們也準備好與美國就此展開討論。”
伊朗分析人士認為,今年1月,美國刺殺伊朗高級將領(lǐng)蘇萊曼尼,兩國關(guān)系陷入近年來最低點。本月以來,盡管伊朗在“換囚”問題上對美有積極表態(tài),但在其他事情上依然保持強硬。綜合看,雙方關(guān)系短期內(nèi)不會有所改善,存在沖突加劇風險,但雙方還是會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nèi)。
德黑蘭大學訪問學者、清華大學伊朗問題專家劉嵐雨認為,新冠疫情增加了美國大選的變數(shù),伊朗不會在此時為特朗普政府貢獻政績。伊朗明年將舉行總統(tǒng)選舉,在近期的沖突中絕不會示弱。雖然伊朗表達出希望溝通的信號,但“換囚”不代表釋放善意,預計未來雙方仍會以局部角力和博弈為主,在沖突與緩和之間搖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