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上最熱的新聞就是土耳其對庫爾德武裝發(fā)動的軍事打擊了。上周,在美國的高調(diào)介入下,土耳其終于決定?;?天。
對于不熟悉中東歷史的人來說,不免好奇庫爾德人是誰?他們和土耳其什么仇什么怨?美國又和他們有什么糾葛?
庫爾德人之間流傳著一句諺語——“除了大山,庫爾德人沒朋友”。這句話生動地詮釋了一百年間,庫爾德民族被嫌棄和背叛的歷史。

庫爾德人聚集區(qū)主要分布于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四國
對比
可以從最近的一次“背叛”說起。
這次土軍敢攻入敘利亞,對控制敘東北部的庫爾德武裝發(fā)動攻擊,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此前跟土總統(tǒng)埃爾多安通了一次電話,然后部署在土敘邊界的美軍觀察哨就被撤走了。
再往前看幾年,2013-2014年間,宗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中東興起,其主要勢力范圍集中在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三國的交界地帶,恰好處于庫爾德人聚居區(qū),包括庫爾德工人黨在內(nèi)的庫爾德武裝因此成為抗擊伊斯蘭國的重要力量。
美、德、法等西方國家由此給了庫爾德武裝大量的武器和資金援助。在當?shù)夭渴鸬拿儡娨埠蛶鞝柕氯司o密配合,美軍主要負責偵查和空襲,庫爾德武裝負責地面進攻。雙方合作得確實不錯,庫爾德武裝付出了幾千上萬人性命的代價,“伊斯蘭國”極端分子被剿滅。
就這么著,一個昨天還在被大力扶持的盟友,今天突然變成了據(jù)說是跟“伊斯蘭國”相差不遠的貨色,“現(xiàn)如今,庫爾德工人黨作為庫爾德的一部分,你要知道它可能更惡劣,在很多方面都比‘伊斯蘭國’造成更多的恐怖主義威脅。”——特朗普在記者招待會時這么說。
美國的共和和民主兩黨內(nèi)許多要人對白宮這個態(tài)度也忍無可忍,16日美國眾議院以354票贊成通過了譴責美國撤軍政策的決議。在壓力之下,白宮方面轉(zhuǎn)而對土耳其發(fā)起了制裁,美國副總統(tǒng)彭斯17日緊急飛到了安卡拉,和埃爾多安面談,這才讓后者妥協(xié)?;?。
戰(zhàn)事發(fā)生后,敘利亞的庫爾德領導人立馬認識到自己又一次“被賣了”,3天內(nèi)就與敘利亞政府(還有俄羅斯)達成協(xié)議,允許敘利亞政府軍進駐到土敘邊界重鎮(zhèn)。
庫爾德人“被賣了”后行動怎么這么迅速呢?因為他們在歷史上被賣的次數(shù)實在太多了,已經(jīng)習慣不斷變換新的靠山了。
起源
庫爾德人是中東的第四大民族,盡管至今沒有準確的統(tǒng)計,但普遍認為庫爾德人口有3000多萬,其中1500萬居住在土耳其境內(nèi),700萬在伊朗,400萬在伊拉克,200萬在敘利亞。
庫爾德民族明明聚居在一起,他們的地盤卻分屬四個不同的國家,其原因和非洲不少國家面臨的民族問題一樣,都是當年西方殖民者不顧當?shù)貙嶋H情況,人為劃定國界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的1916年5月,英、法、俄三國就瓜分奧斯曼帝國領土達成秘密協(xié)議(賽克斯—皮科協(xié)定)。這個協(xié)定大致確定了戰(zhàn)后成立的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等新興國家的邊界協(xié)議,也瓜分了原先的庫爾德斯坦地區(qū)。
在中東地區(qū),“民族”這個概念出現(xiàn)之前,身份的認同紐帶是宗教。在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時期,庫爾德人作為與統(tǒng)治階級的同教者,并沒有不適的感覺,反而有一些庫爾德部落善戰(zhàn)者爬上了宮廷的高位,甚至出現(xiàn)了薩拉丁這種能跑到埃及建立一個王朝的英雄人物。
但是,庫爾德人畢竟當時主要生活在山地,相較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等其他中東民族,經(jīng)濟文化落后,跟外界接觸較少,凡事總是落后一步,連民族意識也誕生得比其他民族晚。
隨著西方殖民者進入中東,來自歐洲的“民族國家”概念也擴散起來。奧斯曼帝國領土上稍顯先進的民族,比如南斯拉夫各民族、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等地開始民族起義,最后實現(xiàn)了獨立建國。
1920年8月,戰(zhàn)敗的奧斯曼帝國同協(xié)約國簽訂《色佛爾條約》,里面提到了庫爾德人民族自治的權利,還規(guī)定條約生效一年后,庫爾德人可以在國聯(lián)批準的情況下進行公投,以決定是否獨立。

《色佛爾條約》下的勢力分布
誰知,當時土耳其出了一個“神人”凱末爾,他帶領土耳其人屢次打敗英國人,還利用宗教一致性團結了一大批庫爾德人一起戰(zhàn)斗。權衡之下,英國轉(zhuǎn)而尋求與凱末爾政權合作,放棄對庫爾德人的支持。協(xié)約國與土耳其重新簽訂了《洛桑條約》,《色佛爾條約》被廢棄。
由此,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獲得了北庫爾德斯坦幾乎全部地區(qū),庫爾德人歷史上唯一一次可能獨立建國的機會消失了。究其原因,根本上還是庫爾德文化落后,民族意識不強,當然這也與英國對其的拋棄有關。
然而,土耳其革命勝利后不久,凱末爾就和庫爾德領導人發(fā)生了決裂。一方面,庫爾德人不接受凱末爾的世俗化改革,堅持宗教立國立場,另一方面,凱末爾政府發(fā)動同一化運動,要求庫爾德人建立土耳其民族國家認同,抹消庫爾德人的民族身份。
庫爾德叛亂隨后發(fā)生,而凱末爾政府采取高壓政策。在軍事打擊的同時,禁止庫爾德語,禁止登記庫爾德語人名,對庫爾德人進行地區(qū)遷移,不承認有庫爾德這個民族,稱他們?yōu)?ldquo;山地土耳其人”。
此后的歷屆土耳其政府大致都采取同樣態(tài)度。這種歧視性的民族政策起到了反效果,結果激發(fā)了庫爾德人的民族認同,1978年成立的庫爾德工人黨是其中最激進的一支力量,他們喊出獨立建國的口號,后期還采用綁架、暗殺、爆炸等一系列恐怖主義手段。

土耳其的庫爾德武裝游擊隊(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