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7日電 題:默克爾第12次訪華 中方對德國與世界釋放哪些信號?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第12次訪華的德國總理默克爾,6日在北京訪問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與其會面。

9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外界注意到,兩國領導人在會晤期間所談的話題,更多集中在經貿合作層面。一方面,鑒于德國經濟增長乏力,默克爾團隊需要龐大的中國市場支撐。另一方面,中方愿進一步向德國以及世界表明,擴大開放“說到做到”;中國的市場足夠大,能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緩解德國經濟下滑的“中國鑰匙”
默克爾抵達北京前,有外媒報道稱,德國經濟增長乏力,以及受到全球貿易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經濟問題將是默克爾此訪的重點。而默克爾率領一支龐大的商業(yè)代表團來華,尋求同中國深入合作的信號頗為清晰。
德國工業(yè)聯(lián)合會德國企業(yè)亞太委員會常務董事弗里多林·施特拉克說,世界經濟形勢不佳,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市場處境艱難,中國市場對我們的公司越來越重要。“德國代表希望能夠找到辦法加強與中國公司的合作”。
德國央行稱,該國第三季度的經濟數(shù)據(jù)可能表明德國依賴出口的經濟處于衰退之中。今年第二季度,德國經濟萎縮了0.1%。
而另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已連續(xù)三年成為德國全球最大貿易伙伴,2019年上半年仍保持這一地位,同期雙邊貿易額約1000億歐元,占中歐貿易額三分之一。
有中國學者認為,受到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影響,對包括德國在內的世界營商環(huán)境造成多重沖擊,客觀促成德國需要中國市場推動經濟數(shù)據(jù)逆襲。一個挑戰(zhàn)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
再述“開放”
習近平在會見默克爾時指出,你這次訪華雙方達成不少經貿合作成果,證明中方擴大開放說到做到。中國市場足夠大,而且隨著發(fā)展會越來越大,將給德國和世界各國帶來更多新機遇。
其實,中國領導人對于默克爾做出的開放承諾,與近年來在國際舞臺發(fā)出開放聲音可謂一脈相承。從歷史坐標來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發(fā)展因對外開放而受益。從現(xiàn)實定位來看,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近來,巴斯夫、寶馬、安聯(lián)等德國企業(yè)再次成為中國新一輪開放措施最先受益者。為外國企業(yè)不斷釋放紅利,凸顯中國愿通過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的態(tài)度。
默克爾坦陳,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一些德國企業(yè)成為中國新開放領域對外合作的范例。
當然,開放亦需雙向互動。中方稱,希望德方同樣保持市場開放,放寬民用技術出口限制,在投資審查、市場準入等方面給予中國企業(yè)公平、公正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