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5年3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在海南博鰲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作主旨演講。 中新社發(fā) 駱云飛 攝
文明對話者 崇尚“和合”二字
主張文明間加強對話、交流、互鑒的習近平,也被外界視為講故事的高手,長于運用世界各國文化作有效對話。
故宮、京劇、書法、美食……中國文化顯然是習近平最善用的對話“語言”。茶和蘊于其中的中國文化更被他巧妙運用在對外交往中。2014年,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fā)表演講時特意提到了茶和酒。他說:中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歐洲則是西方文明的發(fā)祥地。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愛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nèi)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由茶,習近平談到了中國的主張:“和而不同”。他說,中國主張“和而不同”,而歐盟強調(diào)“多元一體”。中歐要共同努力,促進人類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和合”理念,也是習近平在與世界對話中闡述最多的中國文化思想,他也利用各種國際場合講述中國對和平發(fā)展的追求,“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在習近平的推動下,中美、中俄、中歐的文化交流機制不斷加強,中國與非洲、拉美、阿拉伯國家的人文交流迅速展開,印尼、法、德、印度……與中國建立起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國家持續(xù)增加。
此次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正是中國秉持“和合”理念同世界互動的具體實踐。

資料圖:法國學子繪制出孫悟空、關(guān)公、項羽等中國傳統(tǒng)人物的臉譜。 唐婉欣 攝
推動交流互鑒 務(wù)虛更務(wù)實
在有些人看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一次務(wù)虛的會議。但在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隔閡和沖突的當下,這更是務(wù)實之舉。
正如即將參會的一位外國代表所說,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召開意義重大,為不同國家和文明之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消除誤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習近平曾如是闡述人類文明和諧共生之路。一次在歐洲訪問時,聽一位漢學家說起“尋找文化認同”,習近平就表示深有感觸,“我本人也在做這樣的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資料圖:4月28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在北京延慶舉行。圖為開幕式文藝晚會現(xiàn)場。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觀察者認為,習近平倡議召開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無疑為不同文明搭建起互鑒交流的橋梁,有助于凝聚各國對文明互鑒的最大共識,共同超越困擾當今世界的“文明沖突”焦慮。而這次大會將不同文明邀集起來,各展其美、和諧一堂的本身,就是在展現(xiàn)、傳遞文明和諧共生、互鑒發(fā)展的未來可能圖景。
可以確定,這場對話,將不僅僅限于亞洲不同文明間,同時它也必將引發(fā)中國文明觀與當今世界多樣文明的更深刻對話。(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