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5日報道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近日發(fā)布展望稱,美國將在2020年成為原油等能源的出口超過進口的“凈出口國”。
可以說,隨著美國非常規(guī)油氣革命,美國在世界石油市場上的角色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轉變。美國已經由依賴國際石油供應的消費大國,轉變?yōu)槭蜕a、加工、出口、消費大國。
近年來,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不斷提高,2018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9.8%,預計2019年將達到71.7%。在此背景下,美國是否會對中國傳統(tǒng)能源合作伙伴——俄羅斯形成替代?
俄羅斯優(yōu)勢依然明顯
從進口方式來看,美國原油進口不會對俄羅斯形成替代。俄羅斯向亞太市場出口的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ESPO)混合原油,其含硫量相對較低,對中國運輸時間短,輸油成本低,油價和質量較有競爭力。其出口方式有管道和海運兩種,管道包括ESPO出口支線的斯科沃羅季諾-漠河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和借道哈薩克斯坦的中哈輸油管道兩條,港口主要是太平洋沿岸的科茲米諾港。從消費結構來看,兩條中俄跨國原油管道供應中國國有煉廠,是中國東北地區(qū)最重要的原油進口來源,而民營煉廠則主要從科茲米諾港經海運進口俄羅斯原油。從合同方式來看,中俄2009年、2013年簽訂的都是長達20年和25年的長期原油供應協(xié)議,為此俄羅斯從中國獲得石油貸款和預付款,短時間的油價或供應波動,根本不會影響已經約定的購買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