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考工記——中法手工之美”展覽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身為藝術家,不論國籍,我們的使命就是要通過分享讓傳統(tǒng)文化得以永恒的延續(xù)下去。希望藉由此次展覽,觀者可以聚焦作品當中的激情與人類共通的情感,呼吁全社會對工匠這一‘瀕危物種’的保護。”這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徽州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甘而可在 1月11日“新考工記——中法手工之美”展覽開幕式上致辭的時候這樣說。
“新考工記——中法手工之美”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受法國文化部授權從事法國手工藝對外推廣的HEART&crafts公司共同舉辦,值中法建交55周年之際,這場大國工匠之間的對話,邀請了15位法國頂級手工藝大師與11位中國國家級手工藝大師、非遺傳承人和知名藝術家參與,共展出作品180余件(套),涉及陶瓷、玻璃、金屬鍛造、麥稈編織、榫卯、皮革、皮影、玳瑁、羽毛、折扇、折傘、褶裥、全形拓、凹版照片術、木版水印等。
展覽以中法傳統(tǒng)手工藝的當代創(chuàng)新為主線,共分為五個單元,以中法手工藝術家作品共存一個空間的展陳形式,分置于各單元之中,為對話營造空間,具象闡釋中法當代“匠人精神”。

“新考工記——中法手工之美”展示的匠心之意
第一單元為“大美日常”。甘而可、克里斯蒂安·博內(nèi)特、羅蘭·達拉斯佩和塞爾吉•阿莫魯索以使用貴重材料(如漆、銀、玳瑁和稀有皮革)聞名,他們熟知這些材料的特性。大師們縮小了藝術與工藝品之間的界限,創(chuàng)作獨樹一幟的作品,突出個性特點的同時注重實用功能。
第二單元為“重塑空間”。這些大師級工匠打破了藝術品與功能性物品之間的藩籬,創(chuàng)造出具有無限可能性的新領域。結(jié)合豐富的材料和形狀的復雜性,他們一再地推后自己的作品與雕塑之間的界線。他們以天賦和靈巧演繹出最意想不到的命題,創(chuàng)造充滿想象的物件。
第三單元“對話五行”。除去對技術的嫻熟掌握和對介質(zhì)的深入了解外,大師們還與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建立了有啟發(fā)性的對話:水與雨;氣和風; 火與太陽; 大地和粘土。他們謙卑地觀察自然,試驗不同工藝,嘗試他人未嘗之事;他們自己發(fā)明工具,不斷完善,并摧毀那些沒有達到最高水平的作品。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努力重現(xiàn)神話,正如尚·吉雷和吳興乾對建盞那由空氣、石頭和水幻化出的神秘釉色的孜孜以求。
第四單元“造法自然”。自然是許多精美工藝品的核心,也是無論羽毛、皮革雕塑家、稻草鑲嵌藝術家,或者木制家具大師作品中最重要的靈感來源。 通過與大自然的親密對話,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魅力、情感和幻想的世界。
第五單元“平面洞天”。此次展覽揭示了手工藝的無限多樣性,與此同時,我們也有趣地發(fā)現(xiàn)技術和材料在不同藝術品身上產(chǎn)生的相互輝映。在此單元中,大師們以不同的方式和視角賦予雕刻、印刷以新的生命。從浮雕紙張到照片凹版術,從紋章雕刻到手工墻紙,從木版水印到傳拓,藝術家們正在重新審視古老的技術,將它們應用于新的主張,在全新的緯度中,為參觀者提供新的藝術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