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經(jīng)公布, 日本網(wǎng)友紛紛在社交網(wǎng)絡(luò)留言表示扎心。有網(wǎng)友感慨,希望明年轉(zhuǎn)“災(zāi)”為“福”。
就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希望有所轉(zhuǎn)變,并選擇“轉(zhuǎn)”字作為代表今年一年的漢字。他表示,“能否使未來好轉(zhuǎn)取決于我們自身,日本將在明年迎來重大的轉(zhuǎn)折點,希望使之成為美好的一年。”
【反映社會心理】
從愛演的“戲精”到不爭的“佛系”,從去年活躍的“皮皮蝦”到今年自帶光環(huán)的“錦鯉”......社會生活熱點以及民眾想法往往可以通過語言的“刻度”凸顯出來。
12月3日,《咬文嚼字》編輯部例行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語,入選的是:命運共同體、錦鯉、店小二、教科書式、官宣、確認過眼神、退群、佛系、巨嬰、杠精。
牛津詞典公布2018年度熱詞:“有毒”(toxic)。英國牛津詞典出版社美國詞典部主任凱瑟琳•馬丁表示,從環(huán)境中的毒物,到時下惡毒的語言,還有與“有毒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相關(guān)的“#我也是”(#MeToo)運動,都與“有毒”一詞息息相關(guān)。

牛津詞典2018年度熱詞“有毒”
2017年牛津的年度熱詞“青年震蕩”(youthquake)出乎不少人意料。2016年,受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影響,“后真相”(post-truth)成為年度詞匯。2015年更是打破常規(guī),“哭笑不得”的emoji表情成為年度關(guān)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