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純屬污蔑!
這種說法既無根據(jù)又帶偏見。翻遍歷史,中國外交沒有“殖民”這個概念,更沒有“殖民”這個歷史污點。非洲大陸今天仍然存在的貧困、動蕩因素,大多與西方殖民主義埋下的禍根有關。
反觀中國,在自身還很貧窮落后的時候,就支持非洲發(fā)展。數(shù)十年來,更是毫無保留的將發(fā)展經(jīng)驗和先進技術傳授給非洲,并始終堅持不干涉他國內(nèi)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在埃塞俄比亞的“東方工業(yè)園”中,某中資工廠每周一次的早會上,當?shù)毓と硕紩黄鸪秷F結就是力量》,為工作加油鼓勁。這4000多人中,80%來自埃塞俄比亞各地農(nóng)村。
像這種中方自帶資金技術,提供工作崗位以帶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情況,在非洲并不鮮見。尤其是近幾年,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越來越多合作項目扎根非洲。
說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的人,還喜歡拿中非之間的資源合作做文章,說什么“資源掠奪”“經(jīng)濟侵略”。
這種觀點更站不住腳。第一,中國對非投資和貸款的第一大領域都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而非自然資源。第二,非洲礦產(chǎn)資源絕大多數(shù)仍被西方公司壟斷。中國從非洲購買能源礦產(chǎn),但很少有資源擁有權。
當然,資源開發(fā)也是中非合作的一部分,但中國更重視的是幫助非洲國家增強自主發(fā)展能力。中國企業(yè)在安哥拉、乍得等國開展能源合作,就幫他們建立了上下游一體的石油產(chǎn)業(yè)體系。
對這一謬論,非洲人的表態(tài)最有說服力。尼日利亞《先鋒報》近日刊文指出,“與殖民者及西方的新殖民主義不同,中國人告訴我們,蠟燭不會因點燃其他蠟燭而失去亮度,而是讓世界變得更加光明”。

4.中非合作是要與西方對著干?臆測而已!
對日益密切的中非關系,有的西方媒體抱有猜忌心理,認為中非不斷加強合作是為了排擠、對抗西方。
這種臆測背后,依然是典型的霸權主義思維。在這些人看來,非洲還是西方的“傳統(tǒng)地盤”和“勢力范圍”。一看到中非加強合作,就覺得是要排擠他們,甚至要趕他們走。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與非洲大陸有過相似命運的中國,又怎會去謀求“主導”非洲?
不同于西方一些人的霸權主義思維,中國對非合作從來都是開放包容的,從不謀求所謂“勢力范圍”。這些年,中國一直樂見非洲合作伙伴多元化,真誠希望各方多做利于非洲發(fā)展的實事,而不是相反。
事實上,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再也不是誰的“地盤”。作為世界政治中的一股獨立力量,非洲也不依附于任何大國。除了與中國每三年舉行一次中非合作論壇之外,非洲還與美國、法國、日本、印度等主要大國定期舉行高峰論壇。
對中國而言,與西方搞好關系,也是外交的重中之重。將中非合作與西方對立起來,實在是一些西方輿論的臆測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