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雅加達5月27日電 (記者 林永傳)由印尼雅加達聯(lián)通書局出版的印尼首套本土中文教材——《印尼小學華文》,27日上午在雅加達正式問世發(fā)行。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領事參贊祝笛出席了上午的新書發(fā)布會,代表大使館祝賀該教材的問世,向參與教材編寫的老師們表示感謝。
祝笛說,長期以來,教材是制約印尼華文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問題之一,他盛贊雅加達聯(lián)通書局創(chuàng)辦人楊兆驥先生勇于承擔任務艱巨而又影響深遠的基礎性工作,對該教材認真編輯、反復修改,用實際行動為印尼華文教育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領事參贊祝笛到場祝賀?!×钟纻?攝
祝笛稱,印尼一大批華文教育人士幾十年如一日奮斗在一線,為推廣華文和服務師生做了大量工作,很讓人感動和敬佩。他希望能進一步挖掘青年華文教育人才的潛力,為他們教書育人、謀事創(chuàng)業(yè)提供良好環(huán)境,希望在不久的將在,在現(xiàn)有《印尼小學華文》教材的基礎上,編寫出適用于更高年級的華文教材。
《印尼小學華文》教材全套共九冊,《課本》、《教師手冊》、《練習冊》各三冊。
已85歲高齡的該教材總監(jiān)制楊兆驥對中新網(wǎng)記者介紹了他的“華文推廣路”。他說,是剪不斷的華文情結讓他幾十年如一日從事華文和中華文化的推廣。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本是一名華文教師,從1966年開始,當時的印尼政府禁絕了中文,我不得已才下海經(jīng)商”,楊兆驥說,華文一禁就是30多年,“不能說中文、不能出版中文圖書、不能進口中文書刊,直接的后果就是幾乎使印尼的兩三代華人不認識華文,令人痛心疾首”。
1998年開始,中文漸漸開禁。2001年,楊兆驥在泗水開辦了幾十年來印尼的首家中文書店——聯(lián)通書局,同年4月,又在首都雅加達開了第二家,次年在棉蘭開了第三家。
然而,30余年禁錮造成的后果在中文書店的運營上體現(xiàn)無遺,隨著懂中文的老年讀者不斷減少,聯(lián)通書局慘淡經(jīng)營,不得不關掉了泗水和棉蘭的書店。但楊兆驥傾注巨大的精力、財力,維持了雅加達唐人街的書店。

已85歲高齡的該教材總監(jiān)制楊兆驥介紹了他的“華文推廣路”?!×钟纻?攝
2005年,聯(lián)通書局得到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授權,印刷了一批中國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受到當?shù)厝说臍g迎。同時,聯(lián)通書局成立了翻譯部,將中國的四大名著翻譯成印尼文連環(huán)畫,在印尼全國150多家書店銷售。
2013年8月,楊兆驥與創(chuàng)作了《鄧小平時代》的美國作家傅高義、翻譯莫言著作的瑞典翻譯家陳安娜等一道,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編寫一套本土華文教材,一直是我的夢想,今天,終于圓了這個夢”,這位耄耋老人說,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印尼人渴望了解中國,許多印尼青年學子也想到中國留學,可以說,印尼正興起“華文熱”。他說,將把推廣華文、推廣中華文化的事業(yè)繼續(xù)下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