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過后,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fā)帖,稱自己出現喉嚨腫痛,越來越嚴重的刀片嗓與感染新冠時類似,擔心是不是“二陽”了。

“二陽”、“咽喉炎”等相關話題一度登上熱搜,引發(fā)很多人的關注和討論。



什么是咽喉炎?
咽喉炎是一種常見的咽喉部疾病,指發(fā)生在咽喉黏膜及周圍淋巴組織的炎癥反應。
70%~80% 的咽喉炎由病毒引起,比如流感、新冠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鏈球菌感染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咽痛原因。
除了病毒,咽喉炎還可由細菌或粉塵、煙霧等物質刺激,或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胃食管反流病等引發(fā)。
無論病因如何,大多數咽喉炎患者發(fā)病初期都以咽干、咽癢、咽部灼熱為主要表現。當炎癥侵及喉部,則出現咳嗽和聲音嘶啞、發(fā)聲費力,甚至失聲的表現,繼有咽喉疼痛等癥狀,且吞咽時加劇。
此外,咽痛還常伴有頸部疼痛或腫脹,以及發(fā)熱、頭痛、乏力等不適。整體來說,急性咽喉炎一般全身癥狀較輕,以局部癥狀為主,多數可在 7~10 天內自愈。
咽喉痛是否與新冠有關?如何區(qū)分?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感染科主任潘紅英表示,臨床中發(fā)現,二次感染新冠的患者,普遍癥狀較輕,出現明顯咽喉痛的情況較少。若患者沒有出現發(fā)燒,說明是無癥狀或輕癥,那么也就同樣不可能出現咽喉痛。
咽炎又分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由病毒和細菌感染引起,通常表現為上呼吸道癥狀,咽干、咽痛、咽癢、說話聲音嘶啞;慢性咽炎則表現為咽喉異物感、吞咽困難。
新冠病毒主要侵犯下呼吸道,同時也可能出現上呼吸道癥狀。除了咽喉疼痛以外,還會出現發(fā)燒、干咳、流鼻涕等癥狀。
重度咽喉炎,可危及生命
這6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yī)
重度咽喉炎比較罕見,但其有氣道梗阻風險,嚴重可危及生命。 因此學會識別危險信號,及時就醫(yī),非常重要。
當出現以下6種情況時,意味著引起嗓子疼的疾病可能存在一些風險,需要及時就醫(yī):

圖源: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如何緩解咽部不適?
一般情況下,出現急性咽炎導致的咽喉疼痛,可口服解熱、鎮(zhèn)痛的藥物,注意日常護嗓。 抵抗力較強的患者2~4天能自行緩解。
若炎癥較嚴重,可能需要1周或更長時間恢復,需就醫(yī)檢查,遵醫(yī)囑服用抗菌藥物等進行治療。
日常中可以通過下面5個方法,緩解嗓子疼,保護咽喉。
保證飲水量
一定的濕度對咽部黏膜有滋潤和保護作用。 建議健康成年男性每天喝1700毫升水,女性每天喝1500毫升水。多次、少量喝水,千萬不要等到口渴再喝。
鹽水漱口
研究表明,鹽水沖洗咽喉部位的黏膜能起到殺菌、緩解炎癥的作用。 具體做法:在一碗溫水(約250毫升)中加入小半匙食鹽(一啤酒瓶蓋),待食鹽充分溶解后用來漱喉。口含20~30秒吐出,再用清水漱口。
蒸汽潤嗓
口張開,以適當距離對著有熱氣的水杯,注意水溫不要超過60℃。每天2次,每次20分鐘左右,如此2~3天可以大大緩解疼痛癥狀。
含服潤喉片
服用時應含在舌根靠近咽喉的部位,不能直接咀嚼和吞咽,含服半小時內不要大量喝水。
需要注意的是,潤喉片大多含碘,對細菌能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如果咽喉沒有炎癥,盡量不要用潤喉片。
不要頻繁清嗓
頻繁用力清嗓子可能造成咽喉黏膜水腫、急慢性咽喉炎等問題。 說話時放慢語速,避免長時間、大聲量過度用嗓。
“二陽”的風險高嗎?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yī)師李侗曾說:“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群來說,體內抗體仍處在較高水平,目前看二次感染的風險還是比較低的 。”不過,距離上次感染已經超過半年時間左右的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發(fā)生二次感染的風險仍會增加,因為這部分人群抵抗力下降得會更快,尤其是面對XBB.1.16這種免疫逃逸能力強的毒株。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也表示,同一毒株二次感染的風險相對是比較低的。 但老年人以及有基礎病者,本身免疫功能較弱,產生的抗體水平較低,無論是面對新的變異株還是二次感染風險,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人群,這類人更應該完成疫苗接種,以降低重癥感染率的發(fā)生。“從監(jiān)測數據來看,全國病例有增加趨勢,但并沒有出現大規(guī)模聚集性疫情。” 王貴強說。
專家們強調,雖然人員流動增加了病毒的傳播風險,但更多的是針對“未陽”人群,這類人群尤其要注意防護。
懷疑自己“二陽”怎么辦?
潘紅英強調,出現咽喉痛,不用過于焦慮擅自套癥狀。若同時出現發(fā)燒、咳嗽,懷疑是新冠感染,可以自己進行新冠抗原檢測。
若檢測結果為陽性,應注意自我隔離,前往發(fā)熱門診就診。若檢測結果為陰性,但咽痛明顯、無法自行緩解,也要到醫(yī)院耳鼻喉科檢查,排除其他病菌感染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