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報制作:馮娟
天文科普專家介紹,5月25日凌晨,木星、火星、殘月聯(lián)袂上演一出“雙星伴月”的精彩戲碼,有意思的是,三者在天空中組成一幅“可愛笑臉”。只要天氣晴好,在天亮前大約一個半小時內(nèi),我國感興趣的公眾面向東南方低空,用肉眼就可觀賞到這趣味一幕。
從今年4月初開始,木星、海王星、金星、火星、土星這五顆行星就開始在黎明前的東南方低空“扎堆”出現(xiàn)。如果天氣晴好,除海王星外,其他四顆行星均肉眼可見。

這是北京市天文愛好者周博2022年4月16日凌晨在北京房山拍攝的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本人供圖)
中國天文學(xué)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xué)會理事楊婧介紹,4月和5月,這五顆行星在黎明前的東南方天空中穿行,相互“靠近”的情況時有發(fā)生。5月下旬,月亮運行至黎明時分的天空,與行星依次相會。25日凌晨,農(nóng)歷四月二十五的殘月與木星和火星近距離相伴。

漫畫制作:胡彥竹
如果天氣晴好,當(dāng)日凌晨,我國感興趣且能早起的公眾面向東南方天空會看到,微微晨曦中,一彎殘月如銀鉤斜掛,似小舟搖曳。而在月亮的左上方不遠處則有兩顆亮星靠得很近,偏左側(cè)亮一些的那顆是木星,亮度-2.2等,另外一顆暗一點的則是火星,亮度0.7等,三者組成一幅“可愛笑臉”。由于火星比木星暗一些,因此,這幅“可愛笑臉”中,一只“眼睛”明亮,一只“眼睛”略暗。

這是2008年12月1日在肯尼亞首都內(nèi)羅畢拍攝的“雙星伴月”天象奇觀,月亮和金星、木星同時出現(xiàn)在夜空中,遠看猶如一張笑臉。(新華社記者徐速繪 攝)
據(jù)了解,“雙星伴月”天象很常見,但能趕上月相呈彎彎月牙形狀的蛾眉月或殘月,又呈“咧嘴”狀的時候并不是很多。
“要想觀賞且拍下這幅‘可愛笑臉’,最好選擇東南方向視野開闊、無建筑物遮擋且光污染小的地方;如果是在城市里觀測,受彌漫在天空中的城市燈光影響,可能火星不太容易找到,只能看到木星伴月,不過由于木星非常明亮,這幕‘星月童話’也很精彩。”楊婧說。

這是廣東省天文攝影愛好者周志偉2020年7月20日在珠海市拍攝的木星及其兩顆衛(wèi)星。(本人供圖)

2021年3月26日,國家航天局發(fā)布2幅由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wù)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南、北半球火星側(cè)身影像。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下圖為: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新華社發(fā))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素有“巨人行星”之稱,我國古代稱其為“歲星”;火星是地球軌道外的第一顆行星,顏色呈紅色,由于熒熒似火,運行軌道讓人迷惑,中國古代稱其為“熒惑”。
(來源:新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