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畫《紅軍過草地》 (圖源:網(wǎng)絡)
二
如何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習近平給出回答:關鍵看是否對黨忠誠。
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講過兩個故事:劉國鋕是小說《紅巖》中劉思揚的原型,出生于四川一個富裕家庭,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特務勸他,只要交出組織、登報脫黨,馬上可以釋放。可他卻說:“我死了,有共產(chǎn)黨,我等于沒有死;如果出賣組織,我活著也沒有什么意義。”
第二個故事:南昌起義時,陳毅沒有趕上,后來沖破重重難關找到起義隊伍,到天心圩時隊伍只剩800人,他協(xié)助朱德收攏部隊,并對大家說:“在勝利發(fā)展的情況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在失敗退卻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難得多了。只有經(jīng)過失敗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要做失敗時的英雄。”
習近平講完這兩個故事后,囑咐年輕干部,“對黨忠誠就是要這樣,無論順境逆境,都鐵心跟黨走、九死而不悔。”
現(xiàn)在,有的年輕干部只愿待在大城市,對組織安排去艱苦邊遠地區(qū)工作拈輕怕重、挑肥揀瘦、患得患失、討價還價。針對這類現(xiàn)象,習近平明確表示“這種態(tài)度就不能說是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了”。在他看來,“在黨組織安排的工作面前猶猶豫豫、想這想那,這樣的干部是不能重用的!到了關鍵時候是要出問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