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從何處來,拂水復驚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個節(jié)氣。每年公歷2月18日至20日前后,當太陽到達黃經(jīng)330度,我們迎來了雨水節(jié)氣。從此氣溫回升,雨量漸增,大地萬物在雨水滋潤中蘇醒。
如果說,立春在氣象上更多是春天的前奏,雨水節(jié)氣則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已悄然來臨。

海報制作:欒若卉
【雨水·三候】
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意思是說,雨水節(jié)氣來臨,水面冰塊融化,水獺開始捕魚了。水獺喜歡把魚咬死后拖到岸邊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獺祭魚”之說。
雨水五日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日,草木隨著大地陽氣的升騰,開始抽出嫩芽。
大自然就這樣一步步走向春天的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