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4月12日拍攝的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核心港陽邏港(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際,海峽兩岸乃至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紛紛組織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追憶先輩們充滿艱辛的革命歷程,緬懷那些拉開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先驅(qū),展望偉大祖國的發(fā)展前景。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是中國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紀念辛亥革命,為的是客觀定位歷史,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更好地珍惜當下、擴大團結(jié)、開創(chuàng)未來。 10月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
臺北市民大道一段高架橋下,一所始建于1900年的木屋掩隱在綠蔭里。不遠處的臺北車站人流如織,這座身居鬧市的逸仙公園里僅游客兩三和幾位休憩的老人。 “逸仙公園”自然與孫中山先生有關(guān)。1900年、1913年、1918年,他三度踏上寶島臺灣,第二次就下榻于此地的“梅屋敷”旅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際,記者來此造訪,因為疫情,史跡陳列展暫停開放,只能漫步庭院,遙...
10月10日, 是辛亥革命紀念日, 辛亥革命對中國人的意義不言而喻, 在這場中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 福州作為辛亥革命的重鎮(zhèn),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武昌起義勝利了,但在武昌起義之前,還有一場失敗的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又稱廣州起義,加快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為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奠定了軍事方面的基礎(chǔ),是辛亥革命的軍事準備。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福建...
 
																圖為革命軍占領(lǐng)武昌城后,軍政府掛起象征十八省團結(jié)一致的十八星軍旗(資料照片)。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士兵在武昌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拉開了推翻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序幕,開啟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
“為什么我們從前是頂強一個國家,現(xiàn)在變成這個地步呢?”面對滿目瘡痍的舊中國,孫中山先生曾發(fā)出這樣痛徹心扉的追問。 110年前,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結(jié)束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110年后,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頑強奮斗下,孫中山先生等仁人志士致力于建設(shè)的獨立、民主、富強的國家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