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
是辛亥革命紀念日,
辛亥革命對中國人的意義不言而喻,
在這場中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
福州作為辛亥革命的重鎮(zhèn),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武昌起義勝利了,但在武昌起義之前,還有一場失敗的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又稱廣州起義,加快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為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奠定了軍事方面的基礎(chǔ),是辛亥革命的軍事準備。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福建人有19個之多——林覺民、方聲洞、馮超驤、羅乃琳、卓秋元、黃忠炳、王燦登、胡應(yīng)升、林西惠、林尹民、林文、劉六符、劉元棟、魏金龍、陳可鈞、陳更新、陳與燊、陳清疇、陳發(fā)炎,他們?nèi)慷际歉V萑恕?/p>
林覺民:
敵人眼中的“奇男子”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莫過于林覺民了。
林覺民的故居坐落于福州三坊七巷最北端,飛檐黛瓦,粉墻青磚。
林覺民故居
林覺民故居內(nèi)景
林家也算是書香門第,家境優(yōu)渥。林覺民還是民國才女林徽因的堂叔。
林覺民18歲時,考入末代帝師陳寶琛在家鄉(xiāng)興辦的新學(xué)堂——全閩大學(xué)堂(今福州一中)。在此期間,他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一次,林覺民作“挽救垂亡之中國”的演講。全閩大學(xué)堂的一個學(xué)監(jiān)恰好在場,聽罷感慨道:“亡大清者,必此輩也!”
后來林覺民留學(xué)日本,加入了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同盟會。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爆發(fā),林覺民隨黃興進攻兩廣總督署。在激烈的巷戰(zhàn)中,林覺民被一顆流彈擊中,滿身是血,力竭被俘。
林覺民
被俘后,兩廣總督張鳴岐親自提審林覺民。林覺民拒絕下跪,氣宇軒昂,坐地侃侃而談,縱論世界形勢和革命道理。后來林覺民虛弱難撐,無法言語,仍要了紙筆,以書代語。張鳴岐不禁感嘆:“惜哉!此人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
林覺民慷慨就義時,年僅24歲。林覺民在此役之前寫給妻子陳意映的訣別信《與妻書》,英雄本色與繞指柔情震撼人心,被后人稱為“天下第一情書”。
林覺民與妻子陳意映的臥室
方聲洞:
七十二烈士墓碑上的第一個名字
其實,參加廣州起義的許多骨干,都是與林覺民一樣懷著必死的決心,留下絕命書而慷慨赴義的。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碑上第一個名字即是福州烈士方聲洞。
方聲洞
1911年4月26日,起義前一天,方聲洞寫下《稟父書》絕筆。
《稟父書》開篇即道:
“父親大人膝下:跪稟者:此為兒最后親筆之稟,此稟果到家,則兒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兒死不足惜,第(因)此次之事,未曾稟告大人,實為大罪。故臨死特將其就死之原因為大人陳之。”
方聲洞《稟父書》
再看林覺民的《與妻書》開篇: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林覺民《與妻書》
開篇的相似度,90%!
之后的內(nèi)容中,二人也都重筆濃彩地論述了拋家赴死的價值所在。林覺民在《與妻書》中寫“為天下人謀永福”,方聲洞的《稟父書》也有“為四萬萬同胞求幸福”一語。
同為絕筆信,在相同的情景之下,方聲洞的《稟父書》與林覺民的《與妻書》,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都異曲同工。
1911年4月27日,方聲洞和林覺民等人猛攻入廣東督署。激戰(zhàn)中,方聲洞中彈血流遍體,彈盡力竭而死,時年25歲。
方家后人代表與嘉賓一起為故居揭牌,并在故居內(nèi)觀展。
方君瑛:
秋瑾、吳木蘭曾是她下屬
方聲洞的家庭,是福州一個開明富商家庭。
方家之中,方聲洞和妻子王穎、方聲洞的二姐方君瑛、四嫂曾醒、六兄方聲濤、六嫂鄭萌、八妹方君笄都加入了同盟會。一家有七位盟員。
其中,方君瑛加入同盟會后,成為女革命者中的佼佼者。同盟會專門組織一個專司暗殺的部門,方君瑛因“智深勇沉”,是個“干大事”的人,被推為部長。她的下屬成員有秋瑾、吳木蘭、其嫂曾醒等人,時稱同盟會“八女杰”。
1909至1910年,方君瑛的暗殺團籌劃了暗殺攝政王載灃的行動,但因埋設(shè)炸彈不慎被發(fā)現(xiàn)而失敗。之后,方君瑛又準備參加廣州起義。
左一是方君瑛,懷抱嬰兒者是方君瑛的嫂子和戰(zhàn)友曾醒。
1911年4月18日,林覺民、方君瑛、曾醒等起義前最后一次碰頭,決定從馬尾港乘坐大輪前往廣州,將百枚炸彈裝進棺木,曾有意讓林覺民之妻陳意映扮作“孀婦”,扶柩上船。但因當(dāng)時陳意映懷有身孕,改為方君瑛護送。
方君瑛和曾醒本也要參加廣州起義,但是起義提前發(fā)動,4月27日,他們抵達廣州時,聽說起義失敗,城門緊閉,只得連夜乘船返回。
弟弟方聲洞犧牲時的壯烈,方君瑛沒有親眼看見。為了留下最后的影像,方君瑛讓一位外國傳教士偷偷前往拍照。
方聲洞遺像,照片上他半倚在墻根,上衣敞開,身上的彈洞隱約可見。
無論是參加暗殺行動,還是參加廣州武裝起義,方君瑛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著準備工作。
福州“蒙學(xué)堂”:
11人參加起義
文儒坊
1902年(一說是“1899年”),中國新聞界的先驅(qū)、福州人林白水在文儒坊創(chuàng)辦了福建第一所具有革命色彩的新式學(xué)堂——“蒙學(xué)堂”。
現(xiàn)在的文儒坊“蒙學(xué)堂”牌匾仍在,但里面已經(jīng)是辦公場所,謝絕來人參觀。
“蒙學(xué)堂”學(xué)生兼學(xué)漢學(xué)和西學(xué),還專門設(shè)置時務(wù)課,講解國家形勢和救國途徑。據(jù)說這個學(xué)堂,上課還是講福州話的。幾位老師都是當(dāng)時思想進步、要求革命的青年人,后來他們都加入孫中山的同盟會,成為了辛亥革命的骨干力量。
在“蒙學(xué)堂”的學(xué)生之中,有11人參加了黃花崗起義——陳與燊、陳更新、嚴驥、林覺民、林尹民、林文、方聲洞、陳可鈞、馮超驤、劉元棟、劉六符。他們之中,除嚴驥傷重生還外,其余十人都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名單之中,被稱為“福州十杰”。
在這場變革之中,
福建人作出重要貢獻。
希望大家一起紀念,
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上,
所有出現(xiàn)過的英雄兒女。
來源:福建共青團整合福州城事、人民日報、福州晚報、茂名晚報、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海峽都市報、《近現(xiàn)代福州名人》《閩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