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7月20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wǎng)站7月19日發(fā)表一篇文章認為,中美競爭核心是“復原力”。作者是喬納森·布里爾。全文摘編如下:
專家們大多從經濟、軍事和外交角度去分析中美競爭。但中美競爭的實際意義要大得多。
中美競爭本質上不是經濟競爭。隨著中國建立起自己的消費經濟并減少對出口促增長的依賴,它與美國的經濟競爭將變得不那么重要。雖然兩國還在爭奪礦產和能源,但供應通常是由成本而非稀缺性決定的。
在中美都越來越重視知識經濟之際,日益激烈的外國人才競爭需要的是胡蘿卜而非大棒。
在貿易方面,脫鉤對所有相關方來說都是不可取的。由于國際債務、非法定數(shù)字貨幣、大規(guī)??鐕髽I(yè)和跨境財富積累的存在,脫鉤絕無可能。
在軍事擴張主義方面,中美緊張還將加劇。但任何理智的政治家或軍人都不希望重演美蘇之間的貓鼠游戲。
中美競爭也無關治理。美國并不像它自認為的那么靈活。雖然政府每隔幾年就會換屆,但幾十年來負責制定和指導政策的,一直是由非民選技術官僚組成的一小群人。
那么,如果這些都不是競爭的核心,那核心是什么呢?
核心在于對巨浪滔天的世界的適應力。上述所有趨勢分開來看都是可控的變革浪潮,但當它們相互碰撞并造成巨大沖擊時,就會變得難以駕馭。當新冠肺炎這樣的巨變突然暴發(fā)時,復原力是唯一重要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