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在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拍攝的京新高速公路(2021年6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五緣灣商圈人氣爆棚 臺海網7月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 通訊員 葉建新 卜榮文/圖)“村民”變“居民”轉變的背后,社區(qū)黨委有著什么樣的舉措?居民入股捧上“金飯碗”,黨建富民強村工程有著什么樣的故事?12梯入戶門更新?lián)Q代,小區(qū)治理帶來什么樣的變化?企業(yè)商家匯集的“...
 
																▲鄭成功東坪弈棋主題公園一角 ▲大宅社區(qū)火龍果豐收 臺海網6月2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楊曉輝 吳強 文/圖)國有企業(yè)是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推進東坪山片區(qū)整治提升工作,幫助百姓分享生態(tài)旅游紅利;結合“田間黨校”,以黨建引領指導富民強村……在開展...
 
																1959年3月28日,國務院頒布命令,在西藏施行民主改革,徹底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從此,西藏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將命運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歷史,滾滾向前。 新華社記者深入廣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農奴,感受他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次多杰老人的肖像(4月25日攝...
(兩會訪談)中國唯一撒拉族自治縣:“紅色密碼”解鎖幸福生活 中新網西寧3月2日電 題:中國唯一撒拉族自治縣:“紅色密碼”解鎖幸福生活 作者 李江寧 “紅色是我們紅光上村的底色,靠著這抹紅色,點亮了紅光上村村民們的生活。”從最初全村人年均收入3000余元(人民幣,下同)到現(xiàn)在的10600元,在中國唯一撒拉族自治縣——青海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紅光上...
 
																“越是窮地方,農活也越重。春天播種;夏天收麥;秋天玉米、高粱、谷子都熟了,更忙;冬天打壩、修梯田,總不得閑。” 這是當代作家史鐵生對當年黃土高原上農民勞動情景的一段描述。 1969年初,與史鐵生同為一批知青的習近平,從北京出發(fā),坐了一天火車、兩天大卡車,又沿著一條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