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郊野福道日??土髁棵刻旒s1.3萬人次。(總臺央視記者范本輝拍攝)
走進三坊七巷 探訪名人故居
當天,習近平考察了被稱為福州城市名片的三坊七巷。

△俯瞰三坊七巷(總臺央視記者李鵬沖拍攝)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軸線,街里店鋪林立,這是捏面人技藝。(總臺央視記者鐘銳、彭漢明拍攝)
一條街就是一段歷史,一塊磚就是一個故事。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的三坊七巷“藏”著半部中國近代史。習近平在福州任職期間力主保護文物古建。當年,正是由于他的重視,三坊七巷才得以免遭拆除建樓,一大批歷史文物古跡保留至今。

△郎官巷是七巷之一。午后時分,光影斑駁。(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走進郎官巷,可以看到街區(qū)外的高樓,新舊建筑風格交相輝映。(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三坊七巷,由西邊的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和東邊的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組成。這里云集了林則徐、嚴復、沈葆楨、林覺民、冰心等名人故居。


△郎官巷內(nèi)一隅(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沿著郎官巷古樸的青石板路前行不遠,就是習近平當天到訪的嚴復故居。


△嚴復故居中,嚴復雕像手中所拿的是《天演論》。(總臺央視記者張宇、覃思拍攝)
嚴復(1854—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他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他翻譯的第一本名著是《天演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法則,正是由于他譯成中文才在國內(nèi)廣為知曉。

△由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社會通詮》紙質(zhì)版珍藏在故居中。(總臺央視記者程鋮拍攝)
嚴復提出的“信、達、雅”,至今還是翻譯界的重要標準。他先后在北洋水師學堂和京師大學堂任職,是北京大學的首任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