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光先生(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朱熹被稱為孔孟以來儒學的集大成者。對傳統(tǒng)儒學經(jīng)典進行重新整理,是朱熹人生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他著力推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使新儒學得到了最大范圍的傳播,極大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

△如今的武夷精舍是2000年按清代“武夷精舍圖”在原址重建的。這里還精心保留著兩堵20多米長的土墻,它們是1717年清朝康熙年間最后一次修繕的遺跡。(總臺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列舉了中華民族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產(chǎn)生的一大批思想大家,其中就包括朱熹。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中引用朱熹的論述——
2014年1月,他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引用朱熹《論語集注》里的話——“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2016年1月,他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上引用朱熹《答或人》中的語句——“窮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與其所當然者而已。”

△陳列在武夷精舍的古書籍(總臺央視記者楊松濤拍攝)
去年1月,他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jié)大會上引用朱熹《論孟精義》中的一句話——“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總書記還多次引用最能代表朱熹“民本思想”的名言——“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陳列在武夷精舍的書法作品(總臺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武夷山是習近平此次福建之行的第一站。透過他考察的“園中之園”,可以看見他對曾經(jīng)工作17年半之久的八閩大地一以貫之的關注:“生態(tài)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農(nóng)村工作機制”“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努力建設機制活、產(chǎn)業(yè)優(yōu)、百姓富、生態(tài)美的新福建”……

△2002年4月8日,習近平在南平邵武市和平古鎮(zhèn)考察。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啟示全局。從某種意義上說,看懂福建,看見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