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船
20世紀90年代,蕭海根在紅船旁給南湖革命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做報告,觀眾席中有一位年輕的護船工,名叫張新志。近30年來,他一直是南湖紅船的忠實守護者。
“一般的木質(zhì)船很難保存這么多年。但南湖紅船不一樣,這是我們的母親船,要不惜一切代價把她保護好。”1985年,張新志入職南湖革命紀念館,主要負責紅船的維修保護等工作。

南湖革命紀念館(2020年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一年一小修,兩年一大修。每次維修,張新志和同事們都要把紅船的1000多個零部件挨個兒檢查一遍。大暑時節(jié),他們在烈日直曬下給紅船木板抹桐油。八道桐油,抹完一層,曬干,再抹一層,確保桐油完全滲透進木板。“夏天的時候,別人希望下雨降溫,我們就怕下雨耽誤修復,光抹桐油這道工序,就要50多天。”
臺風來臨,張新志和同事們時刻守在紅船旁,根據(jù)風向和水位,拖拽紅船不斷換到避風的位置;寒潮來襲,他們不懼冰冷刺骨的湖水,為紅船清理冰霜和積雪……
2018年,張新志光榮退休,還是時常會帶客人、朋友到紅船邊講故事。“跑到哪里,我都會說,我是南湖修紅船的”“小船上誕生了大黨,紅船精神引領(lǐng)中國。守護紅船是多么光榮的事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