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
1921年夏,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從上海轉(zhuǎn)移到嘉興南湖的一艘畫舫中舉行,莊嚴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這艘畫舫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
這艘畫舫,新中國成立時已難覓蹤跡。1959年,南湖革命紀念館開始籌建?,F(xiàn)任館長張憲義回憶說,建館的中心是船的復(fù)建問題。在多方考證和細致還原后,送往北京的船模得到了認可。經(jīng)過緊張施工,1959年10月1日前,南湖紅船在藍天秀水間重現(xiàn)。

??吭诩闻d南湖湖心島的南湖紅船(2020年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我的父親、兩個姐夫、師兄和我,參與了大部分船體的建造。”嘉興造船廠原副廠長蕭海根曾這樣談起當(dāng)年造船時的情景,“大家加班加點地干,每天晚上都不回家,累了就在一個小房間里休息。”
廣西運來的老杉木,江蘇請來最好的雕花師傅,櫓、槁、藤床、梅花樁,一遍遍細致打磨、精雕細琢……
“船體刷的是紫光漆,刷這種油漆時對環(huán)境溫度的要求很高,必須是25攝氏度左右。但我們那時候沒有空調(diào),風(fēng)扇都沒有,怎么辦呢?大家想了個土辦法,煤氣爐上架鍋燒水,整個房間煙霧騰騰的,用這樣的辦法保持住了溫度。”蕭海根說。
幾十年歲月流過,不變的是匠人初心。“那時候造船,沒人是為了錢,而是覺得無比光榮。一提到紅船,我心里就高興。”蕭海根說,“我一生中造了30多種船,最幸運的,就是參與造了這艘紅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