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焦點訪談):扶貧先扶志/智,一個是志氣,一個是智力。只有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斬斷貧窮的代際傳播。最近這幾年,新疆堅持“四個優(yōu)先”,也就是普及學前三年幼兒教育優(yōu)先、南疆四地州優(yōu)先、雙語教育優(yōu)先、貧困群體優(yōu)先,讓很多貧困地區(qū)的孩子走進了學校,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平均海拔4000多米,被稱為“云端上的家園”。在距離縣城200多公里的熱斯卡木村,少年蘇力坦江正和爺爺分享一件開心的事:學校要選唱歌好的學生去深圳。爺爺帕爾吾納曾經(jīng)是村里唯一的一名高中畢業(yè)生,也是村里的民辦教師,拍攝于上世紀90年代的紀錄片《高原最后的流動教師》講述的就是他的故事。在方圓8400平方公里的熱斯卡木村共有6個教學點,帕爾吾納全部走到需要一周的時間。
河里掀起的大塊淤泥是上課用的黑板,幾塊煤渣就是粉筆。為了高原上的教育,民辦教師帕爾吾納成了不知疲倦的駱駝,這一走就是30多年。
民辦教師帕爾吾納·來提甫胡加說:“這里的小孩都沒有上過學,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黨和國家培養(yǎng)了我,我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之后,這份使命感就更加堅定了。”
讓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帕爾吾納最大的愿望。如今流動教師已成歷史,2018年,當?shù)卣跓崴箍拘麓褰ㄔO了這座幼兒園,這是帕爾吾納老人最向往的地方,他的孫女趕上了好時候。
在塔縣,很多村莊都深藏在大山深處。這兩百公里的距離不僅阻隔了山里和山外的聯(lián)系,也讓孩子的求學路變得異常艱難。而今,隨著公路一段一段修建起來,這種狀況得到了改變。
讓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決不讓任何一個民族掉隊。在黨和政府關(guān)心下,一座投資六百多萬元的城鄉(xiāng)寄宿制小學建成了,全縣的適齡兒童都可以在這里讀書。帕爾吾納的弟弟夏尼是這所小學的第一批正式教師,比起哥哥,他的工作環(huán)境有了極大的改善。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城鄉(xiāng)寄宿制小學教師夏尼·來提甫胡加說:“國家對教育方面的幫助特別大,農(nóng)牧民的孩子到大學國家還是給補助。”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護邊員其拉克·買買熱依木說:“現(xiàn)在出門就有學校了,我的小孩就在村里幼兒園上學。那時候本子、筆都沒有,現(xiàn)在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感恩,所以要把邊境管好。”
這座在“云端”上的學校還組建了校園足球隊、合唱團、舞蹈隊……孩子們有機會去內(nèi)地參加演出,而在他們的家族里,很少有人走得這樣遠。
對于即將畢業(yè)的蘇力坦江來說,他最想去看的是一個更大更美的校園。為了讓高原上的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選擇異地辦學。2018年,由深圳援建投資1.43億元的深塔中學在喀什地區(qū)疏附縣正式投入使用,和蘇力坦江一樣的高原少年將在這里完成他們的初、高中學業(yè)。
2016年,即將退休的阿依努爾離開烏魯木齊,到阿克蘇地區(qū)的新和縣支教。這一年,她的女兒愛麗美熱也被選派到和田地區(qū)的墨玉縣支教。為解決南疆幼兒教師短缺的困難,提高雙語教育質(zhì)量,新疆從2016年啟動實施了“南疆四地州學前雙語教育干部支教計劃”,阿依努爾和女兒愛麗美熱都是第一批支教干部。
阿依努爾的女兒、支教干部愛麗美熱說:“我爸爸身體不太好,有高血壓,我媽媽當時也是快退休了,也覺得去這么遠的地方,我擔心家里人的身體。”
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阿依努爾說:“跟家人商量以后,第一個支持我的就是老公,他說只要你想支教,我就沒有任何意見。”
就這樣,為了南疆的孩子們,阿依努爾一家三口分隔近千里,開始了三地的生活。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時間里,像阿依努爾一樣,全疆21000多名支教干部帶著責任,帶著使命,從新疆各地奔赴南疆四地州開展支教工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教育廳干部王雅楠說:“真正地更能感受到這真的是筑基工程,只有從這些孩子開始,所有改變才能一步一步,才能帶來孩子家長他們未來更多的改變。”
愛麗美熱說:“有困難,但是所獲得的成就感,還有孩子們帶給你的,包括我們家里人雖然分開了,但是感覺比在一起的時候,更加團結(jié)在一起了,也成長了。”
當孩子們稚嫩的歌聲響起,當笑容在家長們的臉上綻放,當附近的群眾向他們豎起大拇指,那一刻,是支教干部們最欣慰的時候。
2018年6月30日,第一批支教干部即將離別。
艾克拜爾,麥蓋提縣最年輕的中學校長。2002年,艾克拜爾考上了內(nèi)地新疆高中班。為了培養(yǎng)新疆各民族人才,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國家從2000年起在內(nèi)地部分經(jīng)濟發(fā)達城市開辦內(nèi)地新疆高中班??既雰?nèi)高班的學生,生活費、學費都由國家承擔。艾克拜爾在廣州和武漢完成了高中、大學的學業(yè)之后,放棄了內(nèi)地的高薪工作,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教書育人。
艾克拜爾說:“我常懷感恩之心,時刻感謝黨和國家對我的關(guān)心。”
今天,艾克校長的學生已經(jīng)遍布全國各地。
如今,艾克校長的很多學生都和他一樣,學成之后選擇回到新疆,把切身感受到的來自黨和國家的溫暖化作無窮的動力,奮戰(zhàn)在各自的崗位上。
新疆喀什地區(qū)麥蓋提縣第三中學校長艾克拜爾·帕爾哈提說:“我最大的使命就是培養(yǎng)一批懂感恩、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和2014年相比,2019年新疆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和中等教育在校生數(shù)量都有了大幅增加。前不久發(fā)布的《新疆的勞動就業(yè)保障》白皮書指出,通過實施教育惠民工程,新疆的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均達歷史最高水平。萬丈高樓平地起,筑牢教育的基礎(chǔ),孩子們就能有更多機會、更高質(zhì)量的生活和更好的未來。
(來源:央視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