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0月31日訊 據(jù)廈視新聞報道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擺脫貧困,不僅要和物質貧困告別,更要增強內生動力,實現(xiàn)人口素質提升、全面發(fā)展。十年來,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把發(fā)展教育作為挖窮根的根本性舉措,加大對甘肅臨夏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的教育幫扶,從興建教學設施、捐資助學到互派教師交流學習,全面提升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逐步實現(xiàn)從“扶教育之貧”到“靠教育扶貧”。
在離廈門2000多公里外的甘肅省臨夏州臨夏市南龍鎮(zhèn)單子莊村,有一所以廈門市思明區(qū)命名的小學:單子莊思明小學。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2018年,單子莊小學啟動了改擴建工程。在633萬元的總投資金額中,有200萬元是由思明區(qū)政府援助的。幾個月后,總建筑面積近2000平方米,可容納600名學生就讀的新校舍投入使用。原本門窗不嚴、地面不平的“危房”,變成了配備齊全的新教學樓。為了紀念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的愛心之舉,學校正式更名為臨夏市單子莊思明小學。
音樂室里歌聲悠揚,美術室里創(chuàng)意無限,有了煩惱,還可以到“心靈驛站”和老師面對面聊聊天。如今,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多了“色彩”,也更加溫暖。
甘肅省臨夏州臨夏市單子莊思明小學學生 張軍偉:在學校的這些社團里,我最喜歡的是武術。因為它不僅增強了我們的體魄,還豐富了我們的課余生活。
辦學條件改善了,單子莊思明小學還和廈門市思明第二實驗小學結成了“友好幫扶學校”,實現(xiàn)資源共享。
甘肅省臨夏州臨夏市單子莊思明小學副校長 馬偉:今年疫情期間還組織學生參加了他們(思明第二實驗小學)的線上教學活動,思明第二實驗小學也為我校選派了優(yōu)秀的骨干教師,到學校指導工作,雙方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了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
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的“東風”吹遍河州大地,在臨夏州的許多校園里,都留下了廈門援建的印記。和政縣的嘉庚實驗幼兒園,永靖縣的鷺島幼兒園,廣河縣的火炬小學……一間間寬敞明亮的教室,托起了孩子們的未來和夢想。
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火炬小學學生 馬艷:到了新學校后,可以清晰看到黑板上的字,教室特別明亮,長大后我要當一名對祖國有用的人。
甘肅省臨夏中學教研室副主任 李生龍:為我們極大解決了校舍困難的問題,讓我們學生切實感受到了政府的溫暖,所以非常感謝廈門市為我們提供的這些幫助。
校舍舊貌換新顏,來自特區(qū)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和辦學理念/也為臨夏州的教育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一首《河州的花兒鼓浪的琴》,唱出了廈臨兩地心手相連的深情。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是廈門援臨教師朱丹紅,作為今年廈門對口幫扶臨夏送教活動的副隊長,從4月份來到臨夏后,朱丹紅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學習大提琴專業(yè)的兒子成為了她的“好幫手”,每到一個學校,都為孩子們送去精心準備的大提琴演奏會。
廈門援臨教師 朱丹紅:我看到了老師們很認真,領導也很重視,所以我也相信我們臨夏的教育會越來越好。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帶著夢想走出大山,飛得更高更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年以來,廈門共派出480名教師前往臨夏州開展支教活動,培訓臨夏州教師4.5萬人次;累計投入2.67億元,建設臨夏州中小學、幼兒園。
甘肅省臨夏州教育局教師發(fā)展科科長 拜文玲:派出的教師在我州開展了各級各類的培訓班,我州派出了1917名教師進行交流學習,跟崗實踐等活動。
山的那邊,有孩子們求知的渴望和期盼,海的這端,有博愛之城的努力與擔當。朝陽初生,大山深處書聲朗朗、歌聲悠揚,充滿希望,滿載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