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電一獸”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圖片來自前瞻產業(yè)研究院。
在擴張的幾年間,為了培養(yǎng)用戶習慣,各家不約而同采取了低價模式。“前半小時免費”、“一小時只要一元”的策略遍布整個共享充電寶市場。
為了能夠入駐更多店鋪,代理商給商家開出了足夠有吸引力的條件。北京海淀區(qū)一家火鍋店的負責人告訴中新網記者,他們餐廳里安裝了兩個24個充電寶的充電柜,與品牌商簽的是7成收入的合約。
該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充電寶一天被使用5次,按單次使用費3元計算,兩個柜機每月能給火鍋店帶來大約1.5萬元的分成收入。
至于KTV這樣的娛樂場所更是共享充電寶商家的必爭之地。代理商為了入駐,除了分成70%-80%,還會額外給一萬元入駐費。但即使如此,由于單價較高,也可以在半年內收回成本。

王思聰曾不看好共享充電寶行業(yè)。圖片來自陳歐微博。
商家盆滿缽滿,共享充電寶企業(yè)更不必說。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寶行業(yè)完成79.1億元的交易總額,同比增長141.3%,行業(yè)頭部的四家平臺均已實現盈利。
2017年,在聚美優(yōu)品創(chuàng)始人、街電董事長陳歐投資“街電”時,王思聰并不看好共享充電寶這個行業(yè)。如今共享充電寶卻普遍漲價,像共享單車行業(yè)一樣進入“收割期”。當初放了豪言的王思聰如今又是何感想?
艾媒咨詢預計,2020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guī)模達4.08億人。但問題在于,漲聲一片的共享充電寶,還能吸引到這么多用戶嗎?(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