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通報,截至7月16日,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廣西、湖北、重慶、廣東、福建、貴州、浙江等11省份有50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不同程度受到損失,其中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7處。今年汛期,受損文物范圍廣、數量多、損失大,是近年來汛期文物受損最為嚴重的一年。
今年6月以來,我國江南、華南、西南暴雨增多,受持續(xù)降雨影響,多地發(fā)生洪澇地質災害。據了解,長江流域省份文物受損情況較為嚴重,其中江西160處,安徽144處,湖南62處,四川41處,廣西35處,湖北31處。受損文物中,古橋梁被沖毀、古城墻坍塌和文物建筑房屋垮塌較為嚴重。11個省份中共有70余座橋梁受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黃山屯溪鎮(zhèn)海橋、四川阿壩紅軍長征遺跡達維會師橋和江西婺源清華彩虹橋等被沖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北襄陽城墻發(fā)生局部坍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西桂林李宗仁故居、湖北十堰武當山建筑群五龍宮龍虎殿,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湖南婁底朱家大院等發(fā)生房屋垮塌。目前,一些省份汛情仍在繼續(xù),文物防汛安全形勢非常嚴峻。
據悉,今年進入汛期以來,國家文物局密切關注各地汛情,及時啟動應急機制,向文物受災嚴重的四川、湖北、廣西、安徽、江西、湖南、重慶等省份,撥付文物應急搶險資金350萬元。(總臺央視記者 張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