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孟和巴依爾(右)和老伴胡娜仁在種鎖陽籽。
1993年,孟和巴依爾看到家鄉(xiāng)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超格圖呼熱蘇木由于過度放牧,草場嚴重退化,于是,他與家人在家鄉(xiāng)承包了4000多畝草場進行治沙造林。27年過去,孟和巴依爾一家承包的草場已從曾經生態(tài)脆弱的沙化土地變成了如今的茵茵綠洲。
7月間,在孟和巴依爾家位于騰格里沙漠邊緣的草場上,梭梭、白刺、檸條、花棒等沙生植物隨處可見,生機盎然。通過不斷嘗試,他還擺脫了傳統(tǒng)養(yǎng)畜放牧的經營模式,探索出一條沙漠增綠、牧民增收的生態(tài)致富路,依靠梭梭、白刺成功嫁接蓯蓉、鎖陽,發(fā)展起了特色生態(tài)產業(yè),目前年收入可達四五十萬元。
如今,在孟和巴依爾一家的帶動下,周邊牧民也都紛紛參與到治沙綠化中來,將治沙又致富的接力棒不斷傳遞開來。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