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地鐵崗廈北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工地上,工人進行復工前的準備(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穩(wěn)定發(fā)展環(huán)境 護航重要項目
面積約24萬平方米的崗廈北樞紐是深圳在建最大的軌道交通單體工程,未來將是4條地鐵線路的換乘站。
在崗廈北樞紐工程現(xiàn)場,所有施工人員都需要在閘機前停下來,對著鏡頭“打卡”測體溫,再步行穿過超聲波霧化消毒通道才能夠進入施工現(xiàn)場。為了最大程度降低風險,項目部對施工人員采取工地和宿舍“兩點一線”式管理,每天上下班用大巴車點對點集中接送。
正是靠著這種“飽和式”防疫的態(tài)度,全國各地重大項目在疫情防控和加速建設之間找到了平衡。
8000只口罩、300升消毒酒精、20支紅外線體溫計、50套防護服、40間隔離板房……這是深圳光明科學城啟動區(qū)項目為復工復產準備的第一批防疫物資,為了盡快實現(xiàn)滿員滿產,承建單位還組織專車幫助外地工人返崗。
“單位給統(tǒng)一做核酸檢測,這樣我們干起活兒來也更踏實了。”浙江省紹興市329國道智慧快速路項目務工人員黃世軍說。這個目前正快馬加鞭進行當中的項目,是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配套工程,總承包單位自掏腰包,從杭州請來了專業(yè)檢測人員,為560名返崗農民工做了核酸檢測,讓大家能更安心上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