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福州一展會上,中國移動展位上的5G應用吸引民眾體驗。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這一年里,中國大科學裝置建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被譽為“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通過工藝驗收并試開放,取得發(fā)現(xiàn)超過60顆通過系統(tǒng)認證的脈沖星、探測到快速射電暴多次重復爆發(fā)、捕捉到星際暗云誕生等重要天文成果。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地球系統(tǒng)數(shù)值模擬裝置等大科學裝置,也已在北京懷柔科學城開工興建。
此外,中國積極參與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等國際大科學計劃也獲得重要進展。中方按時保質完成ITER采購包部件制造和交付任務,并將自2020年1月起擔任ITER新一屆輪值主席,為ITER計劃發(fā)揮更大作用。SKA上海大會暨第六屆SKA工程大會11月在上海舉行,大會公布SKA預期建設階段將于2021年1月開始,作為SKA七個創(chuàng)始成員國之一,中國已做好充分準備。
大科學裝置2019年的最大熱點,當屬圍繞中國該不該建下一代大型對撞機——環(huán)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而引發(fā)的“全民狂歡”式熱情關注,學界正反雙方“辯友”及支持者輪番登臺、激烈交鋒,不論最終結果如何,在“真理越辯越明”過程中,也為全社會帶來一場意料之外的“科普盛宴”。
這一年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同步完成兩年一度的院士增選工作,其中,民營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代表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最受矚目。業(yè)內專家稱,服務社會、貢獻國家,不分國營民營,唯才是舉、唯賢是用,“英雄不問出處”。民企科學家當選院士,將是中國推動建立公開、公平、公正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的新起點。
2019年即將成為歷史,2020年隨后到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年度,中國科技將開啟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新征程,科技強國建設也會邁入新階段。 (記者 孫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