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12月13日拍攝的澳門立法會大樓。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
回歸20年來,澳門主要民間社團共組織6800多批團組、20多萬人次赴內(nèi)地參觀,加深對國家歷史和發(fā)展的了解。
“澳門居民最大的自信是有祖國做后盾。”崔世安說,這是他在澳門工作30多年、擔任行政長官10年來最大的感慨。
2017年,強臺風“天鴿”襲擊澳門。風災過后,澳門斷水、斷電、斷路、斷網(wǎng),受傷的美麗小城陷入驚恐。
“別怕,最可愛的人來了!”這是災難中最給力的決策,這是黑暗中最溫暖的消息。
特區(qū)政府依法向中央請求解放軍駐澳部隊協(xié)助救災。受命官兵奮戰(zhàn)三天三夜,幫助澳門同胞渡過了難關(guān),更贏得了人心。
澳門報章評價此次行動說:“‘軍民團結(jié)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有了在‘一國兩制’語境下的新實踐。”而澳門社會“向解放軍學習”的熱情至今方興未艾。
在澳門,“感恩國家”的故事總是傳揚不斷。三趟快車、西江供水,保的是生命線;“非典”過后,簽署CEPA、推出“個人游”,提振的是經(jīng)濟;橫琴劃地建澳大,助力的是“教育興澳”;劃定85平方公里海域管轄權(quán),支持的是經(jīng)濟多元發(fā)展和民生改善;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配合的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建設……
“東望洋,西望洋,五星紅旗升起永世不忘!”一首發(fā)自澳門居民內(nèi)心的歌曲不斷被傳唱。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上的白蓮花花冠上頂著5顆星,與國旗上的五星遙相呼應,寓意澳門與祖國密不可分。
在澳門的各家銀行都有一個隨時可以啟用的窗口,叫做“賑災捐款窗口”。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一個個小小窗口見證了澳門同胞的拳拳赤子心。
在距離澳門近千公里之遙的貴州深度貧困縣從江,一份份內(nèi)容具體的扶貧協(xié)議書,清晰地記錄了年輕的特別行政區(qū)參與國家精準扶貧工作的真誠與負責。
“坦白地說,社會總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會對政府有這樣那樣的意見。但是澳門人從來都沒有動搖對‘一國兩制’的信任,對祖國的感情一點都沒有過減少,這一點我覺得澳門真了不起!”何厚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