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動計劃”看似設計上完美無缺、運作上科學合理,然而設計者戴耀廷卻完全忽略了反對派陣營中各政黨最丑陋的一面:他們在表面上看似能夠共享資源、相互配合,而實際上都各自心懷鬼胎。
在立法會選舉的最后階段,反對派各政黨之間惡性競爭十分嚴重。大量候選人把“雷動”視為確保成功當選的工具,全天都在喊自己選票告急,根本沒有什么“顧全大局”一說。所謂的“策略選民”就更不可能自愿成為免費的“投票機器”了,在反對派各政黨的金錢收買下,投出“寶貴”的一票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雷動計劃”非但沒能協(xié)助反對派大獲全勝,反而在反對派內(nèi)部制造出更多混亂,選舉結(jié)果更與戴耀廷的預期大相徑庭。被“雷動計劃”列為選情告急的“數(shù)到三,便逗號”的鄺俊宇,破紀錄的高票當選,被指胡亂調(diào)動票源、浪費選票。同時,被列為“最后關頭分票”的反對派老人李卓人意外落選,連任立法會議員失敗,有香港政治學者和落選議員紛紛指責“雷動計劃”是反對派在立法會選舉中失利的主因之一。
大放“獨”辭,鼓吹香港獨立自決
2018年3月24日,戴耀廷前往臺灣地區(qū)參加由“臺獨”組織“臺灣青年反共救國團”舉辦的獨派會議,在會上公開叫囂:“反共、反專制運動一定會成功,而且不用太久”,更高調(diào)揚言,“港人要為‘人民自決’做好準備,思考將來應成為一個‘獨立國家’,還是與中華民族共存”云云。
戴耀廷的“港獨”言論在香港輿論界立即引起軒然大波,香港本地多家政治團體紛紛譴責戴耀廷長期鼓吹“港獨”思想的行為,香港特區(qū)政府也發(fā)出嚴正聲明:“對有大學教員發(fā)表有關香港可以考慮成立獨立國家的言論感到震驚,并予以強烈譴責。”

在招致社會各界嚴厲批評的情形下,戴耀廷拒不認錯,反而打起了悲情牌,在社交媒體將自己形容為“普通香港市民”、“一介草民書生”,聲稱“不是什么新的觀點”、“只是想象未來的一些看法,且沒有違反任何現(xiàn)行的刑事法律”,繼續(xù)沿用當年煽動非法“占中”的“愛與和平”一說詭辯,為其“港獨”嘴臉遮羞包丑。
卷土重來 祭出“風云計劃”
繼“雷動計劃”失敗后,戴耀廷自2017年4月起又開始謀劃一場針對今年第六屆香港區(qū)議會選舉的策略投票運動,取名為“風云計劃”。這一計劃得到了美方的積極扶持,甚至為讓進度不受戴耀廷入獄的影響,美方專門指定了立法會反對派議員區(qū)諾軒作為替代人選,持續(xù)推行這一計劃的實施。

這一次,戴耀廷汲取了“雷動計劃”時的慘痛教訓,特別提出反對派內(nèi)部要達成共識,形成一致對抗建制派的同盟關系,防止出現(xiàn)內(nèi)部惡性搶票的情形。同時也要專門制造一批對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qū)政府以及“一國兩制”制度不滿的港青選民做“種票”(支持反對派的鐵桿選民)。在此基礎上,通過詳細分析各個選區(qū)的選情有針對性的制訂配票策略。
在美方的暗中指揮下,反對派陣營憑借“修例風波”數(shù)月來積攢的社會抗爭情緒,在本屆區(qū)選當中統(tǒng)一采用了“風云計劃”的配票策略。投票日當天,反對派安排專人在各投票站外實時觀測選民動向,評論選票流向。在計算出反對派候選人取勝所需的票數(shù)后,再操控手中的“種票”按需投給指定的反對派候選人,在保證勝出的前提下避免了因個別參選人得票過高,造成“浪費選票”的情形。
從票選結(jié)果看,本屆區(qū)議會選舉建制派所獲票數(shù)超過四成,與以往并無差別,但多數(shù)席位卻被反對派獲得。而從票數(shù)對比看,多名落選的建制派參選人的總票數(shù)與反對派當選者的差距并不大,很多人只輸了幾百票,而這很大程度上講正是反對派通過“風云計劃 ”進行配票操作的結(jié)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