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以來
中國核工業(yè)如何起步
如何發(fā)展
如何與祖國共成長?
竟然
都藏于一個「破」字里
▼
兩彈一艇
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與核訛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結束了
中國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
但成立不久的新中國
仍然受到戰(zhàn)爭的威脅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
使用原子彈也曾一度成為美國某些高層人士發(fā)出的威脅
中國要生存、要發(fā)展
別無選擇

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
當時歷經戰(zhàn)火洗禮的中國
物資匱乏、百廢待興
要發(fā)展核工業(yè)這樣的高科技戰(zhàn)略產業(yè)
其實是缺少工業(yè)基礎的
但以毛澤東為首的一代國家領導人
清醒地判斷
建設關系到國家安危的核工業(yè)
實屬刻不容緩
1955年1月15日
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
聽取了李四光、劉杰、錢三強關于鈾礦資源和原子能科學研究基本情況的匯報后
作出了發(fā)展中國原子能工業(yè)的戰(zhàn)略決策

1955年1月14日,周恩來寫給毛澤東為發(fā)展原子能事業(yè)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的信。
研制核武器必須要有鈾礦
我國找鈾工作從零起步
組建了鈾礦地質隊伍
披星戴月、翻山越嶺
不畏毒蟲猛獸
只為找到寶貴的礦源

在鈾礦地質勘探取得成果的基礎上
我國開始了鈾礦山和水冶廠建設
「五廠三礦」
簡短的代稱
凝結著建設者們風餐露宿、白手起家
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
一步一個腳印的奮斗歷程




五廠是指衡陽鈾水冶廠、包頭核燃料元件廠、蘭州鈾濃縮廠、酒泉原子能聯(lián)合企業(y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三礦是指郴縣鈾礦、衡山大浦鈾礦、上饒鈾礦。
在惡劣的物質條件下
搶進度趕工期
出汗甚至流血
卻難掩臉上的笑容和神采



糧草初具、兵馬動之
位于北京市花園路的九局
在1958年1月成立后
迅速聚集了一批科學家和技術人員
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力量源源而來
海外赤子也紛紛歸國報效
他們各有自己的專業(yè)特長
也從未接觸過原子彈研究工作
但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yè)
都毅然放棄自己從事多年的專業(yè)研究和技術工作
懷著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
奔赴新的崗位

另一畔
在祖國大西北
金銀灘大草原上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所歌唱的地方
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集結起來
發(fā)起沖鋒

熱火朝天之時卻迎來風云變幻
曾經蘇聯(lián)給予我們支持與援助
然而1960年7月
蘇聯(lián)政府突然照會中國政府
決定撤走全部在華工作專家
同時停止一切設備和技術的供應
外援斷絕的「冷水浴」
并沒有澆滅第一代核工業(yè)人的滿腔熱情
反而進一步激發(fā)了志氣和決心
此前蘇聯(lián)來信
拒絕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和技術資料的日期——
1959年6月
被用作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
即「596」
借以激勵全體職工
克服萬難搞出原子彈

1962年夏季的一天
正在北戴河參加中共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的二機部部長劉杰
一次偶遇外交部長陳毅元帥
性格豪爽的陳毅直截了當地詢問他
何時可以「交貨」
陳毅說:
「你們那個東西搞出來了,
我的腰桿就硬了?!?/p>

1964年10月16日15時
當主操作員韓云梯沉著地按下最后一個按鈕
隨著距試驗裝置23公里主控站計數器的「零時」報出
一股強烈的閃光之后
便是驚天動地的巨響
接著巨大火球轉為蘑菇云沖天而起
「596」爆炸成功了

辛苦得償
試驗場區(qū)歡聲如雷
全國上下都為之激動萬分
對于曾經長期落后于世界先進科技潮流
并為此不得不付出慘重代價的中華民族來說
這真是極大的振奮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前線指揮部全體人員合影,
前排左起依次為:
王茹芝、張?zhí)N鈺、程開甲、郭永懷、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亞、張愛萍、劉西堯、李覺、吳際霖、陳能寬、鄧稼先)以破紀錄的發(fā)展速度
僅僅兩年零八個月之后
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也獲得成功

1970年12月
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