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移動長城”成長的過程中,改革的春風加快了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步伐。女足拿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1999年美國世界杯亞軍,男足沖入2002年韓日世界杯決賽圈;乒乓球、羽毛球、體操、跳水、舉重等項目高歌奏凱,非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也屢見突破——劉翔在110米欄賽道上不斷刷新紀錄,丁俊暉拿下2010年斯諾克單賽季積分世界第一,李娜登頂法網、澳網,成為亞洲首位大滿貫女單冠軍。
以李娜為代表的網球金花屢創(chuàng)佳績,與網球管理中心的“單飛”政策密不可分。運動員可以脫離傳統(tǒng)的行政管理模式,自主規(guī)劃個人網球生涯。“摸著石頭過河”,中國體育也吹響了改革的號角。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實體化改革試點,到1994年國家體委開始成立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再到北京奧運會后新一輪改革提上日程,一切都在探索中行進。
在起步較晚的冬季項目上,中國體育人也有了歷史性突破。
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葉喬波帶傷拼下兩塊速度滑冰銀牌。1998年的長野,中國隊奪得6銀,離金牌就差一層窗戶紙。
2002年,美國鹽湖城,楊揚肩上扛著千斤重擔。
第一役,在自己最擅長的短道速滑1500米上,五屆世錦賽全能冠軍得主、狀態(tài)正佳的楊揚突然“啞火”,整個代表團都很煎熬。
回去之后,她把所有認為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事情都往反了做,“頭發(fā)也剪了,幸運背心也換了,就是告誡自己現(xiàn)在沒有任何運氣可言,只有往前拼”。
第二天站上500米賽道,楊揚與隊友王春露默契配合,第一個沖過終點!實現(xiàn)中國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
就在楊揚奪冠的一年前,北京獲得了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
宣布結果那晚,楊揚正在夏訓,隨隊從威?;乇本?ldquo;整個火車都沸騰了”。
整個中國都沸騰了。那是在華夏兒女心中涌動百年的夢想,遠可追溯至1908年的“奧運三問”,近則是1990年7月北京亞運會前夕,年過八旬的鄧小平在考察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亞運村時說:“中國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么不敢干這件事呢?”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作為北京申奧代表團最后一位陳述人,時任國際奧委會委員何振梁的發(fā)言感人肺腑:“不論你們今天做出什么樣的選擇,都將載入史冊,但是只有一種決定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
國際奧委會選擇了創(chuàng)造歷史,讓奧運圣火燃燒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7年后,當29個焰火組成的“大腳印”沿北京城中軸線一路綻放,當李寧高擎火炬繞場一周點亮空中卷軸,當姚明揮舞著國旗與地震小英雄林浩一起步入會場,神州大地一片歡騰,中華兒女激情澎湃,看臺上的姚志源夫婦“很自豪,很驕傲”。
“這是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這樣評價北京2008。
競技場外,中國體育方方面面都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1994年,國務院批準發(fā)行體育彩票,體彩公益金中的60%被用于發(fā)展群眾體育事業(yè); 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發(fā)布實施;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被確立為“全民健身日”,我國第一部以全民健身為宗旨的行政法規(guī)《全民健身條例》同年10月問世。
此外,民族體育項目得到挖掘和保護,殘疾人體育事業(yè)持續(xù)推進,體育科技、體育教育不斷發(fā)展,反興奮劑工作卓有成效。大批援外體育教練走出國門,體育對外交流不斷擴大,繼何振梁之后,又有呂圣榮、于再清、李玲蔚、楊揚、張虹等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榮高棠等數十人被授予奧林匹克勛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2011年7月20日,姚明在退役儀式上說:“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使我有機會去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和夢想。”
2012年底,黨的十八大召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fā)展等被寫入大會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