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歷經(jīng)千百年的風霜,敦煌,以滄桑歷史與美麗傳奇吸引著人們。
習近平總書記19日在甘肅省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敦煌莫高窟,實地考察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yōu)秀歷史文化等情況。

敦煌,絲綢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是文明交流與融合的歷史見證。
2016年9月,在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賀信中,習近平指出:“敦煌是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不同文化在這里匯聚和交融,塑造了獨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習近平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賀信
2019年6月,習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fā)表題為《攜手共鑄中塔友好新輝煌》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2000多年前,中國西漢張騫鑿空西域之旅,開辟了偉大的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華美樂章。”
在莫高窟第323窟中,精美的壁畫再現(xiàn)了張騫的功績。

張騫出使西域(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
從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相繼”,古老的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的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直接聯(lián)系。
這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敦煌,正處于這條路的咽喉要地。千年時光的風云際會,在這里留下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文化瑰寶。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宕泉河西岸的斷崖上,莫高窟靜靜佇立了1650余年。

連綿起伏的敦煌鳴沙山。(2016年9月6日,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開鑿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又稱為“千佛洞”,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遺址,也是世界上歷史延續(xù)最悠久、保存較完整、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美的佛教藝術遺存,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