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最受關注的新聞關鍵詞,估計除了香港就是臺風“利奇馬”。這個臺風可是一匹瘋馬,它先后兩次在中國大陸登陸,一次在浙江一轉(zhuǎn)眼又在山東青島。這匹瘋馬,可以稱之為巨型灑水車,它移動緩慢,在浙江滯留就達到了20個小時,是建國以來滯留浙江時間最長的超強臺風。毫無疑問,它也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臺風,不僅帶來了大風大雨,帶來物質(zhì)層面的損害,更讓人痛心的是還造成了相當大的人員傷亡。幾天的時間,這匹瘋馬跑遠了,但它造成的危害卻依然還在。面對它,我們得到了怎樣的提醒,它走了,告訴我們還有什么樣的短板要補?如何在臺風中站得更穩(wěn)?
氣象專家多年“追風” 植入防災減災意識
周五(16日),中國氣象局發(fā)布今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的評估報告,報告顯示,“利奇馬”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臺風,在山東造成的過程降雨強度位列歷史第一、在浙江的降雨強度歷史第二,共造成56人死亡,14人失蹤。從10日凌晨在浙江臺州登陸,直到13日在渤海東部減弱消逝,“利奇馬”帶來的狂風暴雨雖然停息,但對它的分析研究還在繼續(xù)。

作為臺州市氣象服務中心主任,李建糧有個重要任務,就是去“追風”。從2004年臺風“云娜”算起,他“追風”已經(jīng)15年。臺州溫嶺市是歷年臺風最愛光顧的地方之一,上一次超強臺風“云娜”從這里登陸,過境的13個小時里,造成了浙江全省164人遇難,經(jīng)濟損失百億。中國氣象局和省氣象局預測,“利奇馬”也將以相似的強度登陸,要求各部門嚴防死守,做好準備。

臺州市氣象服務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李建糧:“我們原先是想到溫嶺去,結(jié)果那風速已經(jīng)達到12級以上,道路也已經(jīng)很難進去了,所以我們選擇了椒江口。那個地方我們有一個追風監(jiān)測站,所以我們追風小組就到了那邊,看了一下風力已經(jīng)達到10級,我們馬上進行拍攝。”
目前,臺州境內(nèi)已有200多個自動氣象站,這些氣象站可以對整個臺風進行實況記錄,但氣象站沒有視頻監(jiān)測,這就需要“追風小組”選取多個現(xiàn)場進拍攝影像資料。與此同時,“利奇馬”已經(jīng)進入24小時警戒線,臺州氣象局的臺風專家陳宏義連夜寫了一封《給臺州市民的信》,呼吁民眾重視“利奇馬”的巨大破壞力,盡快做好防災減災準備。

臺州市氣象局調(diào)研員、高級工程師陳宏義:“像這種強臺風登陸,每個人手機都會收到相應信息,這是全覆蓋的。但是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民眾,還是比較麻木的,可能還是一個僥幸心理,覺得歷史上經(jīng)常有臺風來勢洶洶,但是臨近的時候轉(zhuǎn)向走了,加上臺州已經(jīng)十幾年沒有強臺風正面襲擊的情況發(fā)生,所以大家不是很關注,這是最要命的一個。”
8月10日凌晨,“利奇馬”登陸浙江溫嶺,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并帶來持續(xù)特大暴雨。兩小時后,距離登陸點80公里的永嘉縣山早村山體滑坡造成堰塞湖,隨后突發(fā)決堤,造成29人遇難、3人失聯(lián),這是此次臺風中最慘重的傷亡。
肆虐近20個小時后,“利奇馬”由強熱帶風暴級減弱為熱帶風暴級,不久后移出浙江。雖然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非常松散,但北上過程中,“利奇馬”的云系和冷空氣會師,給山東、東北等地帶來強降雨,引發(fā)了城鄉(xiāng)積澇、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等地質(zhì)災害。氣象部門提醒,由于北方本身承受暴雨能力偏弱,而防臺風的經(jīng)驗又相對少一些,因此致災風險加大。

臺州市氣象局調(diào)研員、高級工程師陳宏義:“更重要的是做好防災減災的科普工作,你做了準備沒有,超強洪水,特大暴雨來臨的時候,可能會水淹。還要考慮到這種強臺風,幾乎確定是會停電的,大范圍停電,這個停電緊接著就是停水,飲用水食物這些該準備的有沒有準備。從小在腦海里面,就是植入這種防災減災的意識,應急求生的一些能力,我覺得是非常重要。”
相對廣東、福建、浙江一帶,中國北方面對臺風的經(jīng)驗自然要少很多,不僅經(jīng)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民眾防范臺風的意識,也肯定有很多不足。比如8月11號,“利奇馬”第2次登陸是在山東青島,盡管安全員拿著喇叭一直在喊,但依然有很多游客逗留在沙灘上,這在南方臺風到來的時候,是幾乎很難看到的景象。但是隨著全球氣候環(huán)境的變化,臺風影響北方的幾率正在顯著增加,我們該如何提升北方防范臺風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