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我們的評估,兩兄弟患有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看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稀飯,兩兄弟還滿臉泥巴,骨瘦如柴的樣子,已是母親的顏志霞忍不住潸然淚下?! ?/p>
“我想,他們不但應(yīng)該享有均衡教育的權(quán)利,還應(yīng)該享有高質(zhì)量教育的權(quán)利。從那一刻起,我的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再難,送教上門也要前行。”顏志霞說。
她四處忙碌奔走得到家人支持
在送教上門中,每組老師負責教學的重度殘疾學生是固定的,從接手便會一直上門送教,直至孩子的情況有所改善,能夠來到學校里上學。顏志霞小組目前負責的學生分別有:12歲、患有智力障礙的小豪,15歲、患有精神障礙和嚴重癲癇病的小婷,17歲、患有智力障礙的小慧,以及10歲、患有重度自閉癥和精神障礙的小宇?! ?/p>
由于幾個學生住在不同鄉(xiāng)鎮(zhèn)且相隔遙遠,每到送教上門那天,顏志霞一大早便匆匆告別家人,背起背篼,和趕來送教上門的其他兩位老師一起前往重度殘疾學生的家。一整天授完兩到三個孩子的課程后,回到家往往都已近深夜。

顏志霞乘坐摩托車前往送教。熊曉華 攝
顏志霞四處忙碌奔走,所幸的是,家人對她的工作都能理解支持。送教路途遙遠且山路崎嶇蜿蜒,在顏志霞開始送教的第一年,她的丈夫黃接主動承擔了每次騎摩托車接她往返的任務(wù),寒來暑往,風雨無阻,直至后來有了可以專門負責接送的人員。12歲的女兒薇薇雖然有時會抱怨顏志霞太忙,沒時間陪她,但暗地里卻經(jīng)常向自己的小伙伴們驕傲地介紹,自己的媽媽是一名送教上門的“背簍老師”。
在她的努力下,孩子們有了讓人驚喜的變化
“孩子們嚴重的精神障礙是特教事業(yè)最大的困難。”兩年前,當顏志霞第一次見到重度自閉癥兒童小宇的時候,他在地上到處滾爬,無法自理大小便,而且不與別人有任何交流,老師們與他甚至連眼神對視都做不到?! ?/p>
通過請教自閉癥教育與康復(fù)專業(yè)的老師,顏志霞慢慢為小男孩做交往溝通方面的引導(dǎo),但因為他病癥的特殊性,教學和康復(fù)的效果會很緩慢。“經(jīng)過兩年的堅持,某一次,他看到我們時主動打招呼了,牽著我們的手分享他的玩具,上完課還把我們送到門口。真的非常驚喜,非常欣慰。”顏志霞表示,這是開展送教以來最困難的一次工作,也是最感動的一次回憶。

老師教小婷寫自己的名字。熊曉華 攝
而小軍、小云兄弟也有了讓人驚喜的變化。蔡光模是兩兄弟的父親,顏志霞對孩子們的付出,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蔡光模表示,現(xiàn)在小軍的生活基本能自理了,能夠自己洗衣服、洗臉、洗碗,還會給弟弟穿衣服;而小云也從一開始對外界無動于衷,到現(xiàn)在能夠簡單聽懂指令。“兩兄弟的成長進步很大,這與顏志霞老師的努力分不開。”蔡光模打心底里感激顏志霞?! ?/p>
“每次老師來,都會給小婷布置任務(wù),孩子的進步很快,可以寫字、認東西,做飯、洗衣服等一些簡單的事情也可以做到了。”小婷的奶奶白玉容非常高興看到有癲癇病和精神障礙的孩子因“背簍老師”而發(fā)生的改變。老人家在5月時采摘了許多枇杷,堅決要求顏志霞她們收下。樸素又真摯的熱情讓顏志霞深受感動。
心中有愛,特教事業(yè)永遠是春天
孩子們的轉(zhuǎn)變,讓顏志霞常常感嘆,因為有了這個背篼,她終于為那些不能到學校讀書的重度殘疾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打開了另一扇窗。通過這扇窗,他們將看到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害羞的小婷。熊曉華 攝
顏志霞說,自從2014年學校開展送教上門以來,“背篼老師” 已為該縣27名重度殘疾孩子開展了3千余人次的送教活動。近年來,一些仁壽縣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的年輕人也開始參與到幫扶中來?! ?/p>
由于對特教事業(yè)一門心思的熱忱,顏志霞被國家教育部和殘聯(lián)表彰為“交通杯特教園丁教師”,上榜過“四川省新青年”,但顏志霞認為自己只是特教行業(yè)里一名普通的老師,特教工作的推進是全體特教老師努力的成果。

顏志霞教授美工課程。熊曉華 攝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顏志霞說,每當看到這群重度殘疾兒童因為自己和伙伴們的送教上門而發(fā)生的改變時,她就感到很滿足。“只要心中有愛,特教事業(yè)永遠是春天。”
?。▉碓矗何⑿殴娞枺褐袊?a target="_blank">新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