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涉毒“黑話”遠離毒品
“吃宵夜嗎?有豬肉。”
“老板,有糖嗎?”
“我是飛行員,他是機長,她是農夫。”
或許,你根本想不到:這些話其實是有“大問題”!
乍一看,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對話似乎沒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但是在毒品領域,這些話卻有著摩斯密碼一般的功能,翻譯過來就是:
“要毒品嗎?這有冰毒。”
“有沒有麻古賣?”
“我是抽大麻的,他是賣大麻的,她是種大麻的。”
在我國嚴厲打擊毒品的背景下,涉毒人員內部漸漸形成了隱晦的“黑話體系”,意圖逃避法律追究;其中,制毒人員更是在不斷“努力”更新毒品的種類和外觀,以更隱蔽的方式,妄圖獲取更多的犯罪收益。6月20日上午,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在介紹相關案件審理情況的同時,對熱點涉毒問題進行了相關提示。
毒品是什么?
答:我國刑法及禁毒法規(guī)定:本法所稱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guī)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定義:麻醉藥品是指具有依賴性潛力,濫用或不合理使用可產生身體依賴性(成癮性)和精神依賴性的藥品。精神藥品是指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之興奮或抑制,具有依賴性潛力,濫用或不合理使用可產生精神依賴性(成癮性)和身體依賴性的藥品。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本身不違法,在合法用途內可以作為藥品使用,但違法濫用就變成了毒品。
毒品有哪些種類?
答:毒品種類繁多,從毒品的來源看,可以分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類:天然毒品是直接從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如鴉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和化學物質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機合成的方法制造的,如冰毒。從毒品對人的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看,可分為抑制劑、興奮劑和致幻劑:抑制劑能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鎮(zhèn)靜和放松作用,如鴉片類;興奮劑能刺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人興奮,如苯丙胺類;致幻劑能使人產生幻覺,導致自我歪曲和思維分裂,如麥司卡林。從毒品的自然屬性看,可分為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麻醉藥品是對中樞神經(jīng)有麻醉作用,連續(xù)使用易產生身體依賴性的藥品,如鴉片類;精神藥品是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人興奮或抑制,連續(xù)使用易產生身體依賴性的藥品,如苯丙胺類。從毒品流行的時間順序看,可以分為傳統(tǒng)毒品和新型毒品:傳統(tǒng)毒品一般指鴉片、海洛因等阿片類流行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對傳統(tǒng)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搖頭丸等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
毒品領域的常見黑話有哪些?
答:“農夫”指種植大麻的人,“飛行”指吸食大麻的行為,“飛行員”指吸食大麻的人,“機長”指出售大麻的毒販;搖頭丸相關黑話:“藍精靈”“甩頭丸”“快樂丸”“迪士高餅干”“衣服”等。了解毒品黑話有利于識別身邊的涉毒人員,進而遠離毒品和毒品犯罪,發(fā)現(xiàn)涉毒違法線索的,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舉報。
毒品的外觀是怎樣的?如何辨別一種物質是否為毒品?
答:毒品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外觀無法一概而論。傳統(tǒng)毒品外觀有粉末狀(如海洛因)、片劑狀(如麻古)、晶體狀(如冰毒)等。近年來化學合成技術擴展了毒品的種類,提高了毒品純度,被濫用的毒品從傳統(tǒng)的鴉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迅速向興奮劑、鎮(zhèn)靜劑、致幻劑等精神藥物擴展。與傳統(tǒng)毒品相比,經(jīng)過“包裝”的新型毒品更具迷惑性,現(xiàn)在很多販毒人員為了去除人們對冰毒、麻古、搖頭丸、K粉的反感,往往把新型毒品加工成奶茶、咖啡、綠茶等飲料及香煙,稱呼為“神仙水”“止咳水”“彩虹煙”等招搖過市。普通群眾如果見到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上述物品,不要輕易嘗試,應謹慎辨別。
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毒品犯罪有哪些?哪些行為構成毒品犯罪?
答:我國刑法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七節(jié)規(guī)定了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強迫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提供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罪等毒品犯罪。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不僅針對毒品本身的走私、販賣、運輸、持有等行為構成犯罪,針對毒品原料、植物種子等的生產、買賣、運輸、持有、非法種植等行為也構成犯罪;不僅引誘、教唆、欺騙、強迫他人吸毒的行為構成犯罪,容留他人吸毒的行為也構成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