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國際航空樞紐的新標桿
全球首座高鐵地下穿行的機場航站樓、全球首座雙層出發(fā)雙層到達的航站樓、世界最大單體航站樓……天安門正南46公里,金色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熠熠生輝。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擁有的多項“中國技術”創(chuàng)下了諸多“世界之最”。
舉世矚目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歷程寄托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殷殷囑托。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機場主航站樓建設工地考察。他強調,新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志性工程,是國家發(fā)展一個新的動力源,必須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

這是6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內景。 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100天完成近1萬根基礎樁施工任務;10個月澆筑105萬方混凝土;80天完成投影面積18萬平方米的全自由空間曲面屋蓋鋼網架提升和安裝……已在工地奮戰(zhàn)45個月的北京城建集團新機場航站樓工程項目經理李建華率領他的團隊日夜兼程,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創(chuàng)下了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能夠建成這項偉大工程,體現(xiàn)著國家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曾經參與首都國際機場T2和T3航站樓建設的李建華說。
攻堅克難,破浪前行。在這座超級建筑建設過程中,建筑工人們經歷了接踵而至的考驗,迸發(fā)出的“中國智慧”讓一道道難題迎刃而解。
“挑戰(zhàn)最大的是中南指廊。”北京建工集團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工程前線指揮部指揮長白恒宏說,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下有京雄高鐵、廊涿城際、新機場線、預留R4線在內的高鐵、地鐵并行穿越而過。中南指廊下方需要為他們預留出隧道。

這是6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內景。 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在這里需要澆筑一道2米厚的混凝土墻。采用傳統(tǒng)工序,完成這道墻需要60天到90天,可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40天。”白恒宏說,“經過反復論證,我們最終采用了定型‘木工字梁’整體模板,同時配合鋼木混合龍骨搭建結構骨架,利用傳感器技術收集各種參數(shù)控制混凝土質量。3條下穿隧道混凝土澆筑‘一次成活’,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主體工程共有93個項目。在6月30日前,即將投入使用的絕大部分項目的質量竣工驗收工作將陸續(xù)完成。”中國民用航空局機場司副司長朱文欣說,6月30日后,這里將從一個建設工地變成一個完工工程,將進入機場運營的籌備階段。
6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西塔臺通過竣工驗收,實現(xiàn)整體交用。登上70多米高的西塔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獨特的“三縱一橫”的4條跑道盡收眼底。
北京住總集團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西塔臺項目主任工程師田子常介紹,塔臺是保證航班運行的“大腦”,在其指揮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預計2025年旅客吞吐量達到7200萬人次,到2040年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需求。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2016年12月15日(上左圖)、2017年2月24日(上中圖)、2017年9月18日(上右圖)、2018年10月1日(下左圖)、2018年12月29日(下中圖)拍攝的建設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2019年6月25日(下右圖)拍攝的即將竣工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新華社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