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翟羽佳 攝
勇氣:什么都是可能的
李橙橙,28歲,課程設計
12歲那年是2003年,我在離家50多公里的外省住校念書。開學后,由于“非典”,每個人都要戴口罩,量體溫,教室要消毒,課間操不做了,集體游戲也取消了。
生活老師不準我回家,因為她聽說我家鄉(xiāng)有疑似病例,我與父母斷了聯(lián)系。緊接著流言四起,我成了我們班最可能得“非典”的人,我才意識到,我被“隔離”了。
但是我一點也不在意,我絞盡腦汁地想和父母聯(lián)系上,回家和他們在一起,是我唯一的念頭。
我和父親像接頭一樣,約定好在操場外接我回家。誰知那天突然考試,我根本沒有繞操場的機會。我爸等不到就去了正門傳達室,但門衛(wèi)老師也不讓他見我。
可能是心靈感應,我沒有交試卷就跑出去了。最后,老師讓我選擇,如果我回去了,就必須等通知過了才能來學校,我義無反顧地和我爸走了。
暑假過后,疫情控制住了。我考了班級第一名,學校把獎品寄到了我家。后來回想,我的不守規(guī)矩可能也給學校帶來了壞的影響。
但這大概是那個年紀所具有的特質(zhì)吧,自信且義無反顧。
看護蝌蚪變成青蛙、頂著大太陽去找各種樹葉做切片、一個星期背完小學所有古詩詞、和男生比賽足球……那個時候,有享受一切的能力,斗志昂揚,充滿活力,什么都是可能的,不可能的都是好玩兒的。
如果能回到12歲,作為成人的我,可能想多看看意氣風發(fā)、肆意綻放的自己吧。
提起12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回憶。有的充滿美好,有的天真爛漫,有的只有做不完的功課,有的就是整天調(diào)皮傻樂,有的被負面情緒困擾……
其實,不懂事也好,青澀也好,都挺好。人都在慢慢成長,曾經(jīng)的遺憾可以彌補,曾經(jīng)的快樂可以懷念。童年固然不能重來,但童心卻可以一直保持。生活五味雜陳,但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卻可以像12歲那樣,無所畏懼。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名為化名)
(袁秀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