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無人機拍攝的濟南趵突泉景區(qū)。2019年“五一”假日期間全國國內旅游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3.7%;實現旅游收入1176.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6.1%。新華社發(fā)
強信心,提升“民生獲得”
日均9266趟列車飛馳、1.6萬次航班起落、國內旅游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銀聯網絡交易總金額達到1.29萬億元……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不僅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中國經濟的渾厚“內力”,更讓人們看到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旅游業(yè)又被稱為“幸福產業(yè)”,是生活從溫飽到日漸富足,消費升級的重要表現。事實上,我國已連續(xù)5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地位。
“百姓錢袋子鼓起來,消費才能火起來。”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平穩(wěn),提振信心,消費者對于收入預期普遍較好,這是“五一”假期消費火熱的主要背景。
收入穩(wěn)步提高——
近年來,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民生福祉不斷增進。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8.7%,實際增長6.5%。
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跑贏GDP增速。
負擔明顯減少——
今年第一季度,個稅改革累計減稅1686億元,人均減稅855元。 其中,36至50歲的人群是政策享受主力,占比達5成,絕大多數集中在贍養(yǎng)老人、住房和子女教育,是獲益最大的群體。
“累計已有9163萬人的工薪所得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減稅辦常務副主任、收入規(guī)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說。
幸福感持續(xù)增強——
5月初,從貴陽到成都的山嶺隧道中,中國鐵建電氣化局五公司的施工人員正加緊搭建高鐵接觸網設備。成貴高鐵樂山至貴陽段將于今年開通運營,將結束川南沒有動車的歷史,讓沿線幾千萬人受益。
出行更順暢,環(huán)境更優(yōu)美,城鄉(xiāng)更宜居……
今年,全國鐵路確保投產新線6800公里,高鐵里程將突破3萬公里。與此同時,新改建的20萬公里農村公路也將于年底前連接更多鄉(xiāng)村。
空氣質量繼續(xù)改善,污染程度有所減輕。過去一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yōu)良天數比率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同比增加22個。
近日發(fā)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同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zhèn)化和鄉(xiāng)村振興,進一步促進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
民生期盼,發(fā)展目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將會有更多促進民生改善的實招硬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