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上海3月1日電 題:“三問”基因編輯 中國科學家提出安全檢測新方法
因為“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基因編輯被視為敏感的生物醫(yī)學新技術。人類是否需要基因編輯?什么樣的基因編輯技術可行?怎樣檢測技術安全性?北京時間1日凌晨,中國科學家的一項與基因編輯檢測有關的新技術——“GOTI”技術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上發(fā)表,引發(fā)關于基因編輯的“三問”。

觀察小鼠胚胎。中國科學院科技攝影聯(lián)盟 供圖
第一問:人類是否需要基因編輯?
所謂基因編輯,是對基因組中的特定DNA片段進行敲除、加入、替換等。
人類為何需要基因編輯?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介紹,現(xiàn)在人類有約7000種罕見病,其中80%都是單基因遺傳病。人體的2萬多個基因中,只要一個有突變,就可能出現(xiàn)遺傳病,比如,先天性失明、耳聾等。
他指出,這些罕見病涉及全球3億病人,總數(shù)非常大,但95%的罕見病沒有藥物,中國電影《我不是藥神》里的病人還算比較幸運,因為至少已經有藥可醫(yī)。
科學界嘗試用基因編輯去解決罕見病的難題。“如果我們有一把‘剪刀’,就是有效的基因編輯工具,能把突變的基因修正,是否就能治療這些病呢?”楊輝說。
他介紹,基因治療的概念從上世紀80年代提出,經過科學家們幾十年的努力,直到2010年后,才相繼出現(xiàn)幾種藥物,能治療某些單基因遺傳病,而這相對7000種罕見病的大數(shù)而言還遠遠太小,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預計,到2022年,超過40種基因治療新藥有望上市。

GOTI技術的實驗流程及主要結果。中國科學院科技攝影聯(lián)盟 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