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客戶端北京2月17日電(宋宇晟 袁秀月)“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得起就考,考不起也沒事。”
寒風中,陳征遠站在北京電影學院門外,想象著女兒藝考的結(jié)果。

北京電影學院藝考首日。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如果這次考不過,那就先放一放。”他打算把女兒送到少林寺或武術(shù)學校里,好好學個兩三年,然后讓她學學游泳、騎馬射箭之類的。因為他覺得,現(xiàn)在的女孩子都缺乏運動,體質(zhì)很嬌弱,稍不留意就會生病,不像他們那一輩,每個人都很健壯。
顯然,陳征遠和這批參加藝考的“00后”有著不小的代溝。
每年春節(jié)過后,都是各大藝術(shù)類院校藝考的固定時段。最近,演員翟天臨的學術(shù)不端事件更是引起了公眾對藝考的關(guān)注,尤其是表演專業(yè)。
考表演的孩子們都是怎么想的?這大概是每個身在藝考之外的人都多少有些好奇的問題。
可即便作為藝考生的父親,陳征遠好像也并不明白女兒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條路。他只是猜測,女兒可能是受了以前唱云南花燈戲的母親的影響,才喜歡上藝術(shù)。

北京電影學院考生。中新網(wǎng)記者 李霈韻 攝
2月16日一大早,陳征遠和妻子就陪女兒來到了北京電影學院,這是他們在北京趕考的最后一所藝術(shù)院校,第一所中國戲曲學院已經(jīng)過了初試,第二所中央戲劇學院也剛考過。不過,他跟女兒都更傾向于北影。在他們看來,這似乎離女兒的表演夢更近一點。
女兒是最早一批進去考試的,但臨近中午還沒有出來。今年北京電影學院有了新規(guī)定,校園內(nèi)只有考生憑準考證才能進入,且僅允許1名家長陪同,媒體不再被允許進入校園拍照和采訪。陳征遠和妻子都選擇站在校外等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