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春節(jié)期間親朋好友相聚,難免要喝點兒酒,有些人甚至會“不醉不歸”。但是,“小酌怡情大飲傷身”,過量飲酒對身體是有傷害的。
到底喝多少酒合適,怎樣才能保肝護胃?下面這份健康喝酒指南可得認真看看嘍!
過量飲酒可致心腦血管意外
中國的“酒桌文化”源遠流長,逢年過節(jié)更是發(fā)揚得最為徹底。春節(jié)期間,喝酒是絕對躲不開的一項活動。但是,過量酒精攝入會增加肝臟負擔,對肝臟造成損傷,容易形成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等,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疾病的風險,短時間內(nèi)大量飲酒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等意外。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李廣萍介紹,高度酒能量高,白酒基本是純能量食物,不含其他營養(yǎng)素。無節(jié)制飲酒,會使食欲下降,食物攝入量減少,以致發(fā)生各種營養(yǎng)素的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嚴重時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并可導致事故,所以應嚴禁酗酒。若飲酒盡可能飲用低度白酒,并控制在適量的限量以下。
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的胃少點刺激,減少這些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呢?
飲酒前不妨來點酸奶
北京營養(yǎng)師協(xié)會理事顧中一表示,在飲酒前可喝點酸奶,一方面避免了在空腹的情況下飲酒,另一方面還可以在胃壁上形成一層保護膜,“延緩酒精被人體吸收的速度以及酒精進入血液的時間。”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方藥系教授胡素敏也表示,可以在飲酒前吃一些含脂肪類的食物或者喝牛奶、酸奶等,這些食物不容易被消化,當酒精進入胃部后,能減慢其被吸收的速度,延緩酒精進入血液的時間,這樣還可以起到預防醉酒的效果。
專家也提醒,民間一些關于喝酒之前先喝酸奶、牛奶、蜂蜜水或雞蛋清等預防喝醉的“偏方”,與人們喝酒的量也有很大關系。如果人們只是少量飲酒,那么這些“偏方”對胃黏膜確實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也可以保護肝臟,因為在大量飲酒的情況下,肝臟是比較容易受到損傷的器官。肝臟中含有酒精分解酶,可以將人體內(nèi)的酒精分解為碳水化合物、二氧化碳及水和熱量,但如果喝酒量較大,這些方法其實對肝臟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保護作用。
所以,愛喝酒的朋友們,切記不要貪杯哦!


 
          




